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马英九以德法和解为例期待“台归派”

发表时间:

马英九近日在访谈中提到,台湾现在开放陆生来台念大学和硕士班、博士班,十年、二十年之后,大陆也会有“台归派”。他认为,来过台湾的留学生会比较了解台湾,利于增进两岸了解。马英九举欧盟统合的例子说,欧洲的统合,主要是法国和德国的觉悟,两国打了一两百年的仗,战后双方的领导人大力推动学生的交流,学对方的语言,住到对方的家里。而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应让更多大陆学生来台念书,了解台湾,认识台湾的自由与民主……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前几天马英九总统接受台湾媒体专访时,就两岸关係两年来的发展现况及未来的展望,有深入的剖析。对于两岸现在如此密切的交流,马英九怎样看待?

马英九是在两岸签订ECFA之后首度接受台湾媒体深入的专访,有其阶段性的意义。从他的谈话中,民众几乎可以了解这位领袖人物推动这项重大政策的心理背景。

比如提到开放大陆民众来台观光,马英九说,过去台湾去大陆的人很多,但现在陆客来台人数已经遽增到一百五十万人次。他说,大概除了1949年有一两百万军民迁到台湾后,不曾有过这麽多大陆人来台湾。“最重要的是”,马英九强调,“彼此增加了相互认识的机会”。没错,这的确是两岸在长期隔阂之后应该循序渐进的正确道路,开放大陆观光客是如此,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念大学,以及两岸直航也都会有同样的效果。

●虽然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可以增加两岸人民互相认识的机会,但马英九在这次访谈中似乎仍然提到“不统、不独、不武”,强调在他的任内不会和大陆谈统一,这会不会是两手策略呢?

我认为不至于。马英九的确再一次提到“不统、不独、不武”,就是任内不和大陆谈统一、绝不主张台湾法理独立、以及反对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他整套的两岸逻辑,是要让时间解决一切。所以“增加两岸人民互相认识的机会”和“任内不谈统一”并不矛盾。他在访谈中也明白的点出来说,“现在统一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如果揠苗助长,反而欲速则不达”。马英九还用了一句闽南语俗谚来形容,叫“甲紧弄破碗”,意思是,“吃得太急了,反而会把碗给打破”。

照马英九的说法,他是要“争取一个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两岸能够深度互动交流,并在这个和平基础上,以共有的中华文化寻找解决途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智的做法。

●两岸最近签订了ECFA,台湾立法院也已经通过,即将就要生效实施。马英九总统在这次专访中却提到,未来推动两岸政策的速度“不必再快了”,这是什麽意思?

所谓“不必再快了”并不是要放慢,马英九主要的意思是,未来台湾推动两岸关係的速度,“可以维持现在这个速度往下走,不必再快了”。

为什麽讲到这个呢?马英九提到,两岸从蒋经国时代开放探亲就都有意愿改善彼此的关係,但是民进党执政八年,让本来应该循序渐进的两岸关係原地踏步,所以他上任后在两岸政策上,採取大幅开放,目的是要争取和平与繁荣,要让贸易关係这麽密切的两个经济体,能够持续运转,比如台湾到大陆投资超过两千亿台币,彼此连投资保障协定都没有,也没有贸易减税的协定,更没有解决争端的机制。所以他过去大幅开放,是为了赶上落后的情况,而现在呢,台湾陆委会的民调显示,民众对于大陆政策的推动速度,认为“刚刚好”的占最多,认为“太快”的已经多于“太慢”的,所以他认为,以后台湾推动两岸政策“不必再快了,维持这个速度就可以了”。基本上还是一个开放政策。

●据说马英九也在访谈中提到台湾刚刚开放的“大陆学生可以到台湾念大学”的政策,提到大陆将来会有“台归派”,这是什麽意思?

大陆现在把留学归国的人称为海归派,就是海外归国的意思,马英九在访谈中提到,台湾现在开放陆生来台念大学和硕士班、博士班,十年、二十年之后,大陆也会有“台归派”。他认为,来过台湾的留学生会比较了解台湾,未来两岸之间就会愈来愈了解。马英九举了欧盟统合的例子说,欧洲的统合,主要是法国和德国的觉悟,两国打了一两百年的仗,战后双方的领导人大力推动学生的交流,学对方的语言,住到对方的家里。

马英九说,以前德法争得这麽厉害,但最终了解到世仇宜解不宜结,并且成为欧洲共同市场的核心,甚至为了欧洲的团结,愿意放弃各自引以为荣的货币,让他十分感动。他说,德法都能消弭世仇,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更应该让更多大陆学生来台湾念书,让他们多了解台湾,认识台湾的自由与民主,两岸才能有长远的未来。从马英九的整体思维来看,大陆其实不必急着要谈统一,增进两岸人民的认识与了解,强化彼此的互动交流恐怕是更实际的做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