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胡锦涛深圳讲话不提政改

发表时间:

今天中国深圳特区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庆典上发言。此前中央社和明报引述广东学者称,胡锦涛可能会在讲话中谈及政治改革。然而,这个预期最终落空,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政改问题只字未提,而是表示要继续走开放改革之路,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命运的重要性和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此前8月2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深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他说,“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他还表示,“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温家宝随后在8月27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再次谈及政治改革,他说,“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没有实质的民主;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

温家宝7天两谈中国政改,虽然未被中国官媒突出报道,却引发中国民间知识界的讨论及海外舆论的普遍关注。

而温家宝的讲话,胡锦涛和中共中央不可能不知道。人们不禁要问,温家宝上述讲话是否代表中共中央?他与胡锦涛是在唱红脸和白脸的“双簧”?还是先放个试探气球,看看各方反应?或者这两位中共的“舵手”真有分歧,而且到了公开亮出来的时候?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一个瓶颈。 中国财新网主编胡舒立表示,中国改革已经到了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不断有技术性进展,然而,在“财税”和“要素价格的改革”等政府庄严承诺的领域,无重大突破。

对于中国官员宣称的“一党专制”的高效率,路透社资深编辑弗瑞德(Chrystia Freeland)在“美国不能学习中国经济模式”一文中表示,最危险的错误结论,莫过于“威权主义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她说,在贫穷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转型过程中,中央计划经济确实效果斐然,尤其在转型所需的科学技术已由别国发明出来以后。例如,1930-1950年代的苏联经济模式,曾一度显得欣欣向荣。

而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对原本极度贫困的农业经济进行工业化改造。即使在今天,中国的人均GDP仍只有3千600美元,与萨尔瓦多或阿尔巴尼亚大致相同。中央集权的中国能否迈出下一步,在尖端技术和金融创新方面与别国竞争,目前还不得而知。而当韩国在1980年代经历同样转型期时,其政治体制变得更加民主,经济也向更加自由的资本主义演化。

她说,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可能逐渐力不从心。原因之一是,是随着中国愈加富强,想要增强公民的消费力而又不想给他们更多的公民权,这恐怕难以为继。未来10年,中国的一大经济挑战是扩大内需,这就意味着要让中国人有更强大的购买力。但随着更多中国人加入中产阶级队伍,他们可能会要求更多政治权利。

“国家资本主义”的另一大局限在於创新。美国的政经体制固然缺点众多,例如基础设施破败,中产阶层外强中干,但美国也拥有一大优势:在技术创新和将创新转化为商品方面,全球无出其右。美国是孕育了苹果公司、谷歌和Facebook的地方。这些驱动技术革命的发明创造,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才能产生。

无论如何,深圳特区诞生30年来,中国由于政治改革滞后,一党专制造就了坚固的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被认为是阻碍中国政改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将自己与国家和人民捆绑在一起,比做鱼水关系。而眼下中共双舵手胡温面临着“国家利益为先,还是党的利益为重”的两难境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