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华人

“九.三”话傅雷

发表时间:

在早年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谁最有贡献?有人可能举出周恩来、邓小平这些勤工俭学的革命家,有人会推崇徐悲鸿、冼星海、巴金这样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不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还是学习西方文化艺术,这一代留法学人都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引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大树的枝杈和绿叶。而在将法国文学艺术翻译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中,当属傅雷先生的成就最大,这也成为历代旅法华人的骄傲。

傅雷夫妇在寓所前的合影
傅雷夫妇在寓所前的合影
广告

即便是在傅雷先生去世44年后的今天,每年中国大陆翻译成汉语的法文书籍号称已经有三四百种,仍然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和傅雷先生成就媲美的翻译家,即便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的汉语翻译界,也难以找出第二个傅雷先生。法国大使馆两年前发起设立中国翻译奖时,将其命名为“傅雷翻译出版奖”,自然包含法国出版界、文化界甚至国家对傅雷先生的崇敬。

今年9月2日,中国第二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典礼在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举行。皮埃尔•阿苏里著、胡小跃翻译的《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和达尼埃尔•佩纳克著、李玉民翻译的《上学的烦恼》两部作品获奖。这两部作品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就在中国翻译界热议这两部得奖作品并评论中国翻译出版事业的时候,曾经得益于傅雷译著而了解西方文化的那一代中国人还没有忘记:1966年9月3日就是傅雷先生被迫自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失去了这位天才的翻译家和作家。

一代翻译巨匠傅雷1908年出生于上海,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1928年,傅雷20岁时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1930年傅雷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傅雷一生翻译作品三十多部,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他的个人著作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等。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备受中国翻译界推崇的“傅雷体华文语言”范本。傅雷先生多艺兼通,学养精深,还是作家、文学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傅雷追求高贵的人格修养,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6年 “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傅雷先生去世44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翻译界现状令人感慨万分。傅雷“信、达、雅”翻译原则在市场化的中国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国人固步自封,不再重视外国优秀文学,艰辛和充满创造性的翻译工作得不到合理报酬,文学翻译成为了一个“要钱没钱,要名没名的行当”。只有少数不为钱不为名的翻译家能够奉献出与原作水平相当的作品。胡小跃先生翻译《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历时三年的业余时间,每天坚持翻译两千字,终于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法国出版业历史的宝贵机会。著名老翻译家李玉民翻译的法国畅销书《上学的烦恼》,虽然只用大约四个月,但遇到的困难并不少。因为书中主人公是用法语讲他是怎么教法语的,这用汉语很难翻译。另外,这是一部讲“能够把差学生教会交好才是好教师”的书,在法国有很好的影响,也会给中国的教育界提供新的思路。这两部书翻译介绍到中国,必将加强中国人对法国历史和现实的了解,推动中法交流。

胡小跃和李玉民两位翻译家的努力得到了傅雷奖的奖励,但并不应因此而忽视中国翻译出版界的混乱局面。仅仅用傅雷先生的名字来作翻译奖的名字并不够,还应大力呼唤傅雷先生的灵魂重回中国翻译出版界,这样才能使中国人更好地从翻译作品中了解法国和外部世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