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俄罗斯为何更倾向于欧盟而非中国

发表时间: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天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晤。胡锦涛希望梅德韦杰夫访华之行能使中俄战略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中俄战略合作的基点是什么?似乎就是能源合作。因此,法新社在报道胡锦涛与梅德韦杰夫会晤时指出,两人会谈最重要的部分涉及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燃料的“战略谈判”。这一报道点出了中俄关系 “实惠”的一面。此刻,西方一些舆论似乎注意到俄罗斯提防中国,加紧向欧盟靠拢的一面。『费加罗报』就有一篇题为“为什么与中国相比,俄罗斯更倾向于欧洲?”的评论,而『解放报』的相关报道则题为“俄罗斯希望与欧盟结盟”。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在2009年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北京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性协议,协议一旦实施,预计每年将向中国出口 7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次,梅德韦杰夫访华团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仍然是这家国营公司的总裁。据俄方透露的消息,该公司可能与中石油在明年前半年签署天然气供气合同,然后从2015年向中国供气。因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与原材料方面的合作。

的确,中俄两国领导人都不失时机地表明,双边贸易与政治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中新网的报道说,梅德韦杰夫表示:“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决不动摇”。但此间舆论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日益强大使俄罗斯渐渐感到不安。一些俄罗斯高级官员私下里对其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邻居表示担心。

普京不久前在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研讨会上强调:“不存在来自中国的威胁。我们已经相邻数百年之久,知道如何彼此尊重。”。普京并且说,俄罗斯会向中国提供它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无需通过在远东繁衍人口达到这一目的,中国是不愿意和俄罗斯搞僵关系的。

无论俄罗斯也好,中国也好,双方都希望保持稳定的关系。但是,西方舆论注意到,俄罗斯近来正一步一步、坚定地、有步骤有方法地取悦于欧盟,以至于向欧盟建议实现真正的联盟。这从梅德韦杰夫竞选总统时期就已透露出这一理念。梅德韦杰夫竞选总统时压倒一切的话题就是,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一道,构成了欧洲的三大文明。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以来,不断地强调和落实这一理念。在他许多重大的演说中,梅德韦杰夫都要强调俄罗斯要填补技术落后的局面,要除去腐败的病根,要走向法治国家,总之一句话,要欧洲化。

深具影响力,被称为俄罗斯外交界的“知识分子”,同时是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治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卡拉季诺夫上周发表了一份长篇宣言,呼吁建构“欧洲大联盟”。显然,从今以后,俄罗斯的底牌都摊在了桌面上:俄国最核心的想法就是,一旦欧盟与俄罗斯联合,欧洲就可以以整体的力量来阻挡欧洲大陆的衰落。

俄罗斯的建议猛看起来越过了好多阶段,令人想起苏联时期想把欧洲与美国分开的某种企图。不过,今日的俄罗斯怕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崛起的中国,以及伊斯兰世界。因此,俄罗斯希望与整个西方世界“接轨”,防患于未然。而且,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要求它这样做。

而且,双方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和互补性。俄罗斯有欧盟缺乏的原材料,欧盟有俄罗斯需要的尖端技术。但是,双方要想在政治上深化合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解放报的分析认为,只要俄罗斯的所作所为继续与民主背道而驰,欧盟就难以打算与其结盟。因此优先发展和强化双方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也许不失为为未来政治演变奠基的良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