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周末文摘

中美争夺海洋的时代正式来临

发表时间:

七月二十四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河内召开的本年度「东盟区域论坛」上首次表态:维持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并邀请出席该论坛的东南亚国家领袖于秋天莅临华盛顿出席峰会,其支持何方之心,路人皆知。希拉里此番「航行自由」说只是最表面的理由,它针锋相对地回应了稍早前中共宣称南海也是中国「核心利益」的主张,也为美国介入南海冲突预作了伏笔。七月二十二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访问印尼举行的记者会上也表达了与希拉里同样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事先已和「东盟区域论坛」的与会国达成共识:在会议上不讨论南海问题。希拉里的这番喧宾夺主的突然表态,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广告

香港《争鸣》月刊刊出周晋的一篇文章:中美争夺海洋的时代正式来临。作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争夺海洋资源和控制海上航道的世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南海海域航行自由的表态,标志著决定未来几十年亚洲政治格局的地缘政治博弈已经拉开帷幕,中美争夺海洋的时代正式来临。

文章说:八月六日,美国国防部证实:美国「海上巨无霸」──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参加在黄海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一度平息下来的中美有关美航母参加黄海军演的争议再度升温。八月八日,「乔治华盛顿」号首次出现在南海的越南水域,停泊在越南中部最接近中国海南岛的岘港──越战时美军在越南最重要的港口和军事基地之一。一批越南军方高层人士、政府官员登上「乔治•华盛顿」号参观。美国核动力航母以如此规模出现在高度敏感的海域、高调停泊在地理位置敏感的岘港是极不寻常之举,为越战结束三十五年以来所绝无仅有。越南国防部人员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美国舰队现身越南港口对越南具有战略性意义」,「我觉得美国应当在本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八月十日,美军装备有神盾系统的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也抵达岘港,和越南海军展开一项为期七天的训练。此外美越也将进行民用核技术方面的合作。越南是东南亚军力最强、与中国有深仇大恨并最有能力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的国家。美越这两个昔日的死敌开始了军事和核技术合作的蜜月,是向中方发出的强烈信号: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是本地区的唯一大国。

有报道引述中国外交人士的话称:因希拉里有关南海问题的最新表态和美军近期在黄海、南海的系列活动导致中美关系的高度紧张,胡锦涛将推迟九月的访美行程。美国只用一艘「乔治•华盛顿」号和希拉里的一番表态,就把东亚的韩日、东盟十国「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搞得中国寝食难安,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关于美国的战略意图,作者指出:对中国而言,如何化解美军的行动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能化解美国今天的行动,未必能化解美国明天的行动),如何正确解读和准确判断美国未来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说,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早已取代前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假想敌。据八月十六日的最新报道称:中国将在今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针对中国海军在经济实力支持下的迅速掘起及将建造航母,美国海军近期在黄海、南海的系列活动,是美方几著颇有战略远见的预先「抢占阵地」和抢占道义高度的「先手」,为今后围堵中国的海军行动取得正当性和国际支持预作伏笔。

美国在经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后,如今调头就在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接连进行了这两项针对中国的大动作,从宏观角度看,美军明年从伊拉克全面撤军和从阿富汗部分撤军后,其全球战略必将重新调整和部署。朝鲜半岛和伊朗始终是热点,二十一世纪的波斯湾──南海更是未来的热点,这些地点都需预作准备,所以美国海军的系列行动不难理解。

其它因素也不可不提。自冷战结束和前苏联解体后,世界超级海霸──美国海军就一直处于「拔剑四顾无敌手」的情况,其规模一直颇受美国国会的质疑。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八月九日宣佈:作为节省巨额军费的一部分,美军将大规模裁减五十名以上的将军、二千八百名工作人员和三千名合同商。出于同样原因,美国海军也将在全球范围的重新调整和部署中缩编、复员和关闭基地。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已耗去了美国天文数字的军费,为能继续获得同样是天文数字的海军军费以维持现有的规模和影响力,如今美国海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强大的「敌人」(不管是真是假,而且不是朝鲜、伊朗这类小角色),为此美国海军会想尽办法以军演甚至不惜以海上冲突事件引起国际媒体和本国政府的注意。由于美军的强势作风(看看最近被解职的驻阿富汗美军司令就知道),有敢于先斩后奏、激出事件后再迫使美国政府承担随之而来的政治经济风险的先例,所以笔者认为中美海军「擦枪走火」的小规模冲突事件将来恐怕在所难免。另外不要忘了美国海军军工业同样需要有强大的「敌人」和海上冲突事件的刺激。美国现在仅存两家有能力承造海军舰只的造船厂,其中一家最近因久无海军的大订单被迫申请转卖。而军火商与美国政府和国会都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中国争夺海权到底有什么不利因素?

文章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的中国,为获得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和原料供应,为争夺海上资源和控制海上航道,一定要拥有强大的海军。

作为亚洲的区域强权,中国对东亚的日韩和东南亚诸国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这些国家只能无奈地被迫接受;在政治、军事和海上领土争执的层面,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在海上处于上述国家的敌意包围中。另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中日战争、朝鲜战争、昔日中国向东南亚输出革命的历史等因素,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任何意图都持怀疑的态度,更恐惧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渗透。只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南辕北辙、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相对分散,难以对抗中国。世界上只有美国有能力整合东亚和东南亚诸国以结成政治军事的纽带抗衡中国。

再说南海问题。打开南海地区的海图,可以看出这块已被上升为「中国核心利益」的海域距离中国本土十分遥远,却距离周围各国几乎「近在咫尺」。中国不仅有「鞭长莫及」之忧,也不易被世界舆论理解。而在中国造出航母并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前,中国并不能有效威胁并控制南海。即使如外界所猜测中国于二○一○年开始建造航母,正式形成航母群战斗力至少还需四至五年时间。

文章最后说:邓小平当年曾提出在南海也可与有关各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今天看来是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今日南海问题之错综複杂、牵涉国之多之广已不亚于中东问题,军事解决似乎是唯一之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