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欧洲

中欧高层文化论坛周开幕

中欧高层文化论坛周周四上午在欧盟委员会拉开帷幕,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参加了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为期两天的论坛,共有来自中欧各地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

路透社
广告

由中国文化部、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署以及文化署共同倡议主办的中欧高层文化论坛周四上午在欧盟委员会拉开帷幕,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参加了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欧举行文化论坛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在南京峰会上提出的,南京峰会还决定要将2011年定为是中欧青年交流年。在周四结束的中欧峰会上,双方签署了一项促进中欧青年教育文化交流的合作协议。

中欧文化论坛为期两天,由双方共同邀请的来自中欧各地的二十多名学者、专家将进行演讲并参加讨论会。周四会议的讨论的焦点议题是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世界观如何能够在差异之下并存。

意大利著名学者及作家翁贝托•艾柯、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克莉丝特娃、中国社科院的知名学者周弘、赵汀阳、陆建德等专家先后在会上发表了的演讲。在演讲之后的自由讨论会上,学者们的讨论焦点集中在移民问题以及民族主义议题。

朱莉娅•克莉丝特娃在会上回答中国学者说,民族这一概念从心理医疗的角度来看能够起到治疗心理抑郁症的效果,他可以使人有一种归属感,感觉自己属于某一社群,起到一种身份保险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就有可能对他人构成威胁。她认为,必须对各民族及其民族身份的定义作出深刻的反思,她认为中欧双方都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周四会议结束后,学者们接受了中欧双方媒体的采访。朱莉娅•克莉丝特娃就中国目前新兴的汉学热向本台评论说,她认为汉学热的掀起是中国目前的身份危机所致,她说,返回源头,寻找自己的过去十分必要,但如何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去思考过去,却并非易事,伊斯兰世界就曾经出现少数走火入魔的原教旨主义者,她希望中国不会出现孔子思想的原教旨主义者。克莉丝汀哇认为欧洲文化同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以及犹太教的关系或许可供中国参考。

有中国记者问意大利作家艾柯如何看待中国为什么没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艾柯回答说,中国有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不是中国人吗?中方有人回答说,中国官方并不认为高行健是中国人。艾柯就此评论说:“中国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目眩的变化,唯一没有任何改变的是中国政府的政权结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