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气候谈判

中美互指应对气候谈判无进展负责

世界最大污染国中美两国互相指责对方应对气候谈判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付责任,这为11月底举行的坎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投下浓重的阴影。不过,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也并非漆黑一团。

天津气候谈判会议现场的招贴画
天津气候谈判会议现场的招贴画 路透社
广告

在中国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特别工作组会议今天闭幕。法新社今天自中国报道说,会议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美国媒体认为分歧继续存在。

这个会议从10月4日开始讨论世界气候减排协议,也是第一次由中国主办这样大型的气候会议,有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主要讨论《京都议定书》未规定的2012年后的全球变暖应对框架,以及讨论不到两个月后应当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框架下的世界气候首脑会议议题,并试图为明年签署新气候协议铺路。

一个星期的讨论结果没有消除分歧。联合国气候问题负责人在中国说,讨论会议让与会各国达成共识,即全世界应当在坎昆会议上做出实际行动,拯救地球暖化的危机。

但如何实现这样的实际行动,各国又存在忧虑。因为世界各国的分歧依然存在,焦点仍然是在减排的义务分配上。由于各国分歧较大,人们担心2012年后将出现不存在减排义务的空白期。

共同社的报道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求,如果不能构筑新的框架,则应延长《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日本对此表示反对,理由是议定书中没有规定美国和中国的减排义务,缺乏实效性。中国与日本立场对立。

美国批评中国的立场,认为中国在现有的减排承诺上又有所后退。路透社引述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批评中国在天津最近一轮国际气候谈判中试图削弱自己的减排承诺。

斯特恩的批评说,中国坚持要发达国家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而对新兴市场国家则仅要求完全自愿行动。”
中国参加天津会议的谈判代表黄惠康透露,谈判人员彼此失去了信任,大家都对谈判的进展缓慢感到担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