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台湾表示两岸军事谈判时机尚未成熟

发表时间:

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近些年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政治与军事这两个“雷区”,海峡两岸仍处在“大胆试探、小心为营”的阶段。昨天周三,对于北京提出两岸展开军事谈判的“大胆试探”,台北“小心为营”地拒绝了,表示时机尚不成熟。

广告

昨天上午,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杨毅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大陆方面主张,两岸应该透过适当的方式,就军事问题,包括两岸军事部署的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以利于稳定台海局势,降低军事安全顾虑。 ” 对于中国撤除导弹这一军事部署是否有时间表的问题,杨毅表示“双方都认为合适的时间”即可讨论。对此,台湾行政院院长吴敦义回应说,现在并不是讨论撤出飞弹的合适时机,因为双边的互信程度太低。据透露,北京在距离台湾160公里处的东南沿海部署了约1,900枚短程与中程导弹。这一军事部署显示,大陆始终没有排除武力解决两岸分裂的可能。

近期,大陆数次提出两岸展开军事谈判的建议以及撤除导弹的可能性。7月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表示,在“一中原则”之下,两岸可以谈如何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在军事互信的基础之下,可以谈军事部署和撤出对台导弹。随后9月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协定,为两岸间其它议题的谈判  包括建立政治和军事互信  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撤除导弹最终会得到实现。”对于北京就导弹部署上态度的缓和这一正面信息,台北在肯定的同时,更多的是保持谨慎观察的立场。

综合各方的分析,台湾认为两岸军事谈判的时机尚未成熟的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全局上的考量。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签署,双方的经贸关系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大陆有意趁热打铁,借经济之热进取军事阵地。但处于大陆军事威胁下的台湾实力不足,如果冒失跟进,很可能全盘尽失;况且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刚刚签署,两岸经济互信尚未巩固,遑论军事互信?另外,台湾政府是人民选举而产生的,受法律与民意的约束和国际舆论的监督,面对大陆可凌驾于法制之上、可置民意与国际舆论于不顾的一党专政政府,台湾即便是从“务实”入手,要建立政治信任也实属不易。因此,从台湾总统马英九及其政府官员的多次发言上看,他们避开大陆强势的锋头,保持“不统,不独,不武”这一不卑不亢的基调,就台湾的立场而言,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其次,谈判前提上的分歧。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强调“一中原则”是军事谈判的基本前提,这遭到台湾的正面否决,台湾政府表示不接受“一中原则”作为北京撤除导弹的先决条件。虽然,马英九政府与胡温政府在“一中”争议上达成了“一中各表”的原则,但双方是各有侧重、各取所需  大陆说“一中”台湾谈“各表”,其实仍是貌合神离。从目前的表态上看,台湾并没有排除谈判的可能性,但更多地强调撤除导弹是北京应该无条件、主动采取的措施。同样在回应杨毅的讲话中,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表示,两岸要真正建立互信的方法,是不设前提也不要有附加条件,用真诚意愿表达,双方应有最终确保和平的默契。他强调,北京最终撤除飞弹若有附加条件,台湾不会接受。而台湾陆委会联络处处长卢长水则说,“大陆应主动撤除对台军事部署,这是台湾人民普遍严正的要求。” 与此同时,台湾并不打算放松军事戒备。在回答立委质询是否将通过外岛裁军等方式向北京释放善意时,吴敦义说,台湾不会放弃海峡中线。台湾海峡中线是台湾海峡东北一条虚拟界线,是一条保持稳定、避免冲突的默契线,无论是捕鱼还是军演,双方都尽量不跨越这条“中线”。

最后,马英九政府认为两岸军事谈判时机尚未成熟还有一个现时的考虑,那就是其面临的选举。目前,距离台湾年底“五都”选举只剩1个多月,而明年将是国民党再战民进党展开大选角逐的一年。在此关键时刻,国民党政府若表示出与大陆展开军事谈判的意向,将给民进党提供一个可大肆渲染的议题,而丢失对大陆导弹部署深表忧虑的选民的支持。

大陆的“大胆试探”没有立即得到台湾的“大胆响应”,但这并不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正如温家宝曾说的两岸解决问题的共识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把握节奏,循序渐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