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进一步改革己陷入困境

发表时间:

上周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确定习近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通过全会公报,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共五中全会的分析评论。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称:“从习近平在十七大担任国家副主席之后,大家就期待他会逐步接掌党权与政权,现在出任军委会副主席,也是仿效过去江泽民与胡锦涛逐步接班的先例。我们认为,就是因为制度有可预期性,政局得以稳定;不像北韩,即使安排了金正恩接班,没有人能够预测金正日一旦过世,北韩会出现怎样的乱局。而中国却已经摆脱了这样的混乱宿命,虽然这未必是民主体制,却是中国特有的政治模式。”

广告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中共五中全会变相确定习近平为胡锦涛接班人后,很多人问:他会像老爸习仲勋那样开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吗?”“一个新的中共领袖即将诞生,其政治取向应对中国前途有举足轻重影响。不过,习近平只是迈出接班的第一步,能否接班成功还是未知数,更何况还要等到牛年马月才是名义上的党政军一把手。即使接过党政军帅印,并不代表他就自动拥有无上权威和权力,他头上尚有江泽民、胡锦涛两个太上皇,总书记的大位能否坐稳,尚要得到两人祝福。因此,即使他有意大展拳脚,也要等到第二任的任期,即二零一七年之后的事。”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评论称: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举行之前,传媒在关注习近平能否晋封中央军委副主席之外,炒作最多的就是胡锦涛的‘包容性增长’及温家宝的政制改革。”“如果说,温家宝的政改呼声在五中全会得不到公开响应,还在外界预期之中,那么,包容性增长竟然在全会公报及《人民日报》社论中都未出现,就颇令人意外。”“显而易见的是,政制改革一日不能成为舆论公开讨论的热点、一日不纳入中共改革的议程,无论胡锦涛再如何增添新名词、新概念,到头来也只是胡说而已。”

香港《信报》的社论称:“全会的公报仅得一处提及政改:‘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系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怎样才算‘积极稳妥’的政制改革,我们不得而知,政治改革会有什么内容,如何改?怎样改?更是从来没有在官方的文件上公布过;由于没有任何具体细则,也没有规划纲领,对于内地反复强调会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无须太过认真。”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权力的使用,没有充分的制衡,会导致官商勾结,贪赃枉法,民权受到践踏和欺压的事件不断发生,因此,若真的要做到如公报所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认为必须先在权力重新分配上下工夫。没有合理的权力分配和制衡,何以保证资源和财富收入的合理和公平分配;没有言论自由,何以能令社会不公见诸天下,权贵掌控媒体,只有权势的声音才能得到表达,何以能令公义得以伸张;没有海纳百川的言论空间,政府决策易生偏颇,甚至引发严重的失误。”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哈佛大学的中国专家裴敏欣几年前著书分析说,中国正陷入转型困境;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孙立平则是尖锐地指出,中国所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社会动荡,是社会溃败。两人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同一个现象:进一步的改革与转型陷入困境,社会利益格局固化,虽然离开最初的革命理想还有明显距离,却已没有力量深入调整与大踏步前进。”“五中全会共进行了四天,外界只能期盼在对外宣布的公报外,中央委员在闭门会议中也对政改做出了规划。虽然,在多次希望落空后,知识界其实已不敢再抱有太大希望,这种沮丧感,是另一种让人不安的溃败前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