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林和立: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恢复保守方向

发表时间:

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结束,中国民间普遍关注的政治改革没有到来。全会公报只在一处提及政改,但又以“积极稳妥”四个字加以限制。10月27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又加上了“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的字眼。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篇文章是针对最近一段时期中国体制内外一度强烈的政改呼声做出的冷处理。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和立先生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总结认为:五中全会公报显示,政府政策总体上又回到了比较保守的方向。

广告

林和立:从新华社发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资料看,中共当局还是坚持党的领导。按照五中全会公报,政治改革一定要稳妥地进行,要在党的领导之下。过去几天,《人民日报》评论员,包括一些学者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文章。总体来说,所谓要走我们的路,就是不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轮流执政,等等。总的来讲,是恢复了比较保守的方向。

法广:在此之前,温家宝曾多次发表政改问题讲话。这些只是从形式上,对民间要求政改的呼声做出回应?还是温家宝的确有改革的决心,但在五中全会上,不同势力较量之后,将温家宝所代表的声音压制下去了?

林和立:无可否认。在九个政治局常委中,温家宝是比较倾向改革的。他与八十年代的胡耀邦、赵紫阳等人关系比较密切,他本人对政治改革的倾向相对比较明确,有些观点类似西方的改革。温家宝过去多次提到中国应该学习普世价值。但是,温家宝并不代表党内当权派、或主流派意见。他做为总理,主管的是经济,对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改革没有太大的发言权。所以,他提政治改革,我觉得他本人也明白,类似胡耀邦以前提到的思想解放式的政治改革,在目前这个大气候下,不太可能。他(温家宝)是代表了党内少数派比较倾向于改革的声音,但在可见的将来,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治改革实行的可能性比较低。

法广:习近平在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向在十八大后接班的最终目标又迈出了一步。五中全会搁置政改话题,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未来接班人、至少是他的第一任期内的大方向定调?

林和立:习近平过去在福建和浙江当领导时,并没有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很多工作。一般来讲,中共党员对他的印象是他比较平稳,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比较保守。他在十七大上被选为接班人,也是因为他比较稳妥。老一辈的人,比如江泽民,认为他不会走以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路子。所以,他在两年后的十八大当选党的总书记没有问题。估计在他任期之内,他也不会推动速度比较快的政治改革。总的来讲,他信与胡锦涛本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路线是类似的。

法广:现在中国社会各方面矛盾积累、尖锐。此前,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发生大变革的关口。最近,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国政治观念和政治体制形成冲击。在您看来,中国是不是处于这样一个变革关口?政府所谓稳妥推动改革,其实也就是维持现状,这些矛盾会如何发展?是否会更加激化,最后导致比较激烈的变革?

林和立:胡锦涛,或是习近平他们当然也看到社会上矛盾积累越来越严重。比如,今年年初,广东及一些其他地区劳工闹事、罢工的事件很普及,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所以,我们看到,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之内,可能会多强调提高工人和农民收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也包括低补、老年津贴等方面也会提高。我看,中共明白社会矛盾的激烈化,他们目前希望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工农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比如说政治体制改革,目前还是不会考虑的。因为当权派主流意见还是要保持中共永久执政党地位。谈三权分立,或是其他,比如《零八宪章》、刘晓波以及其他知识分子提出的改革要求,看来被当权派接受的可能性比较低。

法广:就是说,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关口并不在眼前?

林和立:我觉得,假如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真的可以比较平均分配国家收入,彻底提高工农收入(有人提议:工农收入增长幅度应当和GDP增长的速度一致),而且社会保障大大提高,那么,起码在五、六年之内,保持稳定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长远看,比如说十五年,六十年以后,假如不实行真实的政治体制改革,很有可能爆发比较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危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