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人行报告暗示中国将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2日公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行在报告中对国家急速发展的经济所带来的通胀威胁仍然表示关注,尽管人行不久前才提高人民币息率。人行同时又说,美国以及其他已发展经济体系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将可能激化问题的严重性。

人民币与美元
人民币与美元 路透社
广告

不过在此同时,大陆内地的舆论近日对中国本身的货币宽松政策也作出批评,认为大陆M2广义货币供应量激增,才是内地房价以及物价急涨的元凶。有评论认为这可能是中国货币政策将转趋紧缩前,向传媒首先进行吹风。

上个月19日才提高人民币息率0.25%的人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它将「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报告又指 出,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中国国内的「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需加强通胀预 期管理」。

美国联邦储备局预期即将提出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复甦乏力的经济,但中国却有种种迹象显示将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例如过去一年来,人行已限制银行的新借贷。

人行的报告中同时透露内地的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字,显示至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69.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 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

有专家比较中美两国的GDP和M2后发现,中国M2余额多过美国的8.7万亿美元,中国版的货币量化宽松额度相当于6.4万亿美元,更远超美国第一轮量化 宽松的1.7万亿美元。此外,中国M2是GDP的 2.59倍,而美国 M2则只是前三季 GDP13.26万亿美元的65.6%。根据分析,虽然中国一直都归咎美国不停印钞是造成中国及全球各地资产泡沫化的原因,但其实中国本身的货币发行量更 是推高国内物价的主要元凶。

内地著名时事评论员时寒冰早前批评,货币增发过多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他指出,中国目前M2余额是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开始时的6.5倍,从中可以找出中国房价的走势和涨幅,因此,虽然中央调控政策频出,但二三线城市房价保持坚挺,甚至逆势上涨。

《中国经济周刊》引述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委吴晓灵表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如资源及土地等的市场化吸纳,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和合理」的。
有分析相信,内地舆论此时转而批评中国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相信是另有政策考量。随着央行上月宣布加息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纳入议程,过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到了重新考量的时候,对内地及香港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明年就会浮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