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应向世界证明他值得尊重

发表时间:

周一上市的法国各全国性大报有多篇关于中国的报道,总结中国国家主席刚刚结束的访法行程,介绍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变迁提出的问题。

广告

关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访法行程,财经报刊《回声报》重点报道了法国在接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之际,从中国领导人处获得的支持,注意到避免冲突是这次法中高层会晤的主旋律。《回声报》文章指出,中国达到了避免法国在人民币迅速升值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目的。应该说,这次国事访问的口号是避免对峙,特别是在货币问题上。爱丽舍宫在胡锦涛尚未抵达巴黎前就强调,局势失控不利于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篇文章注意到,法国在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任期内有三大重点:一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二是遏制原材料价格飞涨,三是改革世界共治机制。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法国将如何在这三大主题上与中国合作。总统萨科奇承认很难对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任期成果感到乐观。因为,相关问题非常复杂。

中法高额订单数字有虚有实

天主教报刊《十字架报》则针对中法两国刚刚签署的大笔订单,提出要谨慎看待这些数字。文章写道,胡锦涛三天的访问期间,与法国企业签署了总额超过一百四十亿欧元的合同。但是,所签文件并不都是确定的订单,其中也包括协议意向书,甚至可能是过去已经签署的合同。比如,上周四晚间宣布的价值九十八亿五千万欧元的一百零二架空中客车订单中,只有66架飞机是新订单。其余近四十架飞机早在2007年底就已经卖出。文章还认为订单价值总额也有高估之嫌,因为这一数字是根据价格表标价确定的,从来不是航空公司最后交付的金额。

《十字架报》认为,道达尔与中国签署的在内蒙修建石化工厂的合同虽然预估总价值在二十到三十亿欧元之间,但是合同签署双方目前只说是意向书。

《十字架报》承认中法还是签订了几项大合同。比如,阿海法集团虽然没能再向中国买出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就是欧洲压水反应堆(EPR),但是将在未来十年内,向中国提供两万吨铀材料。法国阿尔卡代集团也将向三家中国企业提供总价值十一亿七千万欧元的设备,等等。

中国通过经济困难国家扩展在欧洲利益

二十国集团韩国峰会将于本月12日开幕。财经报刊《论坛报》发表长篇报道,指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新兴经济大国如今备受英、美、法等老牌工业国青睐,法国总统在胡锦涛访法期间的态度就是一个例证。由于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2030年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百分之五十七,而不再是1990年时的百分之三十八。大西洋两岸都对这种局面感到忧虑。不少国家都认为要在新兴潮流中找未来。希腊和葡萄牙因此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投资;法国也对中法刚刚签订的一百四十亿欧元的订单感到欣慰;英国首相卡梅隆本周将访问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自印度开始了面向亚洲,这个世界经济活力中心的访问行程,目的就是要通过与印度签署合同,在美国创造就业。

《论坛报》针对胡锦涛在葡萄牙的访问,综述中国以帮助希腊和葡萄牙等欧洲经济困难的国家入手,进军欧洲的策略。指出,欧盟希腊危机的一个后果是中国正通过一些薄弱环节,扩大其在欧洲的利益。这些国家与中国签署的合同不仅涉及旅游、能源、农副产品等商业领域,而且涉及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

中国应向世界证明他值得尊重

《世界报》则针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地位发表社评文章,指出,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中美共治格局前景时代已经过去。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亚洲,气氛都出现转变,中国的崛起不再只是令人憧憬,而且也越来越令人担忧。这种担忧首先来自世界经济对中国日趋严重的依赖,其次是中国经济强劲崛起的同时表现出的某种嚣张。人民币汇率、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与日本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端、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等等,都是引发紧张关系的因素。于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好几个亚洲国家都毫不掩饰地呼吁美国加强在亚洲地区的参与,以平衡中国的影响。

但是,这篇社评文章认为,事实上,球在中国领导人手中。他们应当就他们值得尊重和他们想推广的软实力做出保证。文章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外交部就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向欧洲国家发出的警告是无法让人接受的。这种做法没有给中国增光。而欧洲政府若能顶住压力,则将为欧洲增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