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世界经济

路透社:美国不再雄踞霸主地位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结束的日本横滨亚太经合首脑余波未了,国际媒体评论分析如潮,亚太经合峰会是紧接着首尔20国集团峰会召开,20国峰会在解决阻止未来发生进一步经济危机的问题上被批评没有取得突破性进步。路透社评论,20国峰会折射经济格局改变,美国不再雄踞霸主地位。

韩国首尔二十国首脑峰会。
韩国首尔二十国首脑峰会。 REUTERS/Jo Yong-Hak
广告

路透社今天的评论还指出,爱尔兰因为债务忧虑加深可能必须寻求紧急融资,突显全球经济依然面临麻烦。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胡锦涛在亚太经合峰会期间的演讲中这样说道。他还表示,保护主义势头已明显上升,我们应该注重保持可持续增长,不仅要保持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也要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

亚太领导人在会议闭幕发表的声明中同意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并认同确立更均衡、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这与20国峰会周五达成的看法相仿。

亚太经合峰会同意开始推动建设广阔的自由贸易区,将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与占全球贸易比重超过40%、发展最快速的一些经济体连接起来。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与汇率问题上重新回到相互对立的立场。美国表示全球经济只有在美国经济好转的情况下才能复苏,而其经济回暖需要出口大幅增长。美国坚持人民币汇率偏低一直是美国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障碍。

美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合峰会周六开始时,就针对中国等国过度依赖出口来支撑经济增长提出了警告。 然而中国主席胡锦涛则针锋相对指出,中国致力于汇率改革,但改革进程将是循序渐进的。

美国不满中国人民币估值过低给其带来出口优势,而中国则认为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削弱美元币值以提振出口,可能影响其它经济体的稳定。

亚太经合峰会与会的21国就扩大区内自由贸易体系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但由于该松散机构领导力欠缺问题,并没有能够协调好21个成员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此次会议仅确认“扩大自由贸易”、“寻求均衡发展”等原则就闭幕。

今天出版的朝鲜日报分析说,亚太经合峰会出现迅速崛起的中国与欲牵制中国的美日之间的神经战,尤其是由美国主导、日本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更引发关注,因为美日希望通过这一经济合作牵制中国的目的显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预计明年11月达成协议,是指美国等美洲4个国家、以澳大利亚为首的大洋洲2个国家和新加坡等亚洲3国等太平洋沿岸9个国家决定到2015年为止取消关税。

去年11月,美国决定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磋商,从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开始受到关注。最近,应美国的邀请,日本也暗示将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磋商,因此在此次亚太经合峰会会议上成为最大关注焦点。韩国总统李明博也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将对此予以研究。泰国也表现出关心。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战略意义。据分析认为,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牵制中国。目前,在东盟加韩中日三国这一东亚区域内,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日本媒体报道称,在此次亚太经合峰会上,除了原有的东盟+3之外,还确立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这一新机制,因此各国首脑频繁通过单独会谈互相揣摩对方对未来秩序的立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