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通货膨胀问题已是中国政府当务之急

发表时间:

“中国想要制止通货膨胀,对价格做出反应”,这是路透社周三一篇法文文稿的标题。文章表示,中国政府当天宣布,官方将进行干预,控制上涨过快的消费价格。上述表态使得有关北京将立即紧缩货币政策的说法变得更据可信度。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报道说,伴随着对爱尔兰危机的不安,预测北京将提高利率是全球股市近日下挫的因素之一。上海股市周三下跌1,9%,而最近四个股市交易日的总跌幅已达11%。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在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来自北京的消息显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周三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报道指出,从今年7月份以来,中国由于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会议提到的应对方式包括: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实施短期应急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理顺价格关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另外,路透社注意到,中国国务院周三发布的声明,没有提到货币政策问题。就此,大和资本市场的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的措施并非到此为止,因为,很多政府官员都知道,控制物价并非一种有效措施,预计,未来两周内,中国将再次提高利率,这将会是中国今年内第二次提高利率。

路透社指出,近一个月前的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三年来首次提高利率的措施。这一决定证实了其存在通货膨胀的担忧。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10月份的物价同比上涨4,4%,达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本周二,官方媒体报道说,北京准备出台系列措施,控制食品价格,打击投机农产品的行为。

中国工商银行的一名经济学家认为,国务院声明坚定有力的音调显示,通货膨胀问题已是中国当局的首要工作任务。哪中国官方周三出台的系列措施能否有效呢?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周三的一篇分析报道认为,行政措施或许不会对抑制价格上涨起多大作用,甚至有可能会使情况恶化。文章表示,一般而言,控制价格往往会导致囤积或强制商品生产商降低供应量,而中国经济的情况是,实际收入被认为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使得决策者控制价格更加困难。

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有一大部分不受政府控制或未缴纳税收。从多方预计来看,中国自有的非正规或地下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高达10%。而这种地下经济对货币支持政策的依赖性并不那么强,因此,政府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收效不会太大,哪怕就是提高税收或者出台其他别的管制措施也是一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