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发表时间:

今天,人们都在谈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似乎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大家是否知道,由于中国人口过多,中国的城市化将为生态环境带来进一步的压力。世界自然基金会本周一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正在努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可是如果我们不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话,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现在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今后还会进一步恶化。其结果不仅对中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还可能对全球造成重大影响。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今天的中国人都以美国和欧洲的生活模式为样本,人人都向往着宽敞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卫生条件。但,美国和欧洲人口少,国土面积大,特别是美国,美国的人口还不到中国的零头,但国土面积并不比中国小,且利用率比中国高得多。但是中国人从改革开放后,对美式生活方式的追求和羡艳日益强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如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其人均住房面积2008年高达33点4平方米。而东京在同一时期人均住房面积还不到上海的一半,为15点8平方米。

自然基金会的报告认为,如果全球人都采用美国的消费方式,我们现在一个地球根本不够用,而需要四点五个地球,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我们则需要一点二个地球,但如果我们同印度消费水平看齐的话,只要半个地球就够了。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教育中国人和印度人不要再学习美国而要学习印度人的消费方式呢?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地球上有人生活得好,其他的人就会向往和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里普(LEAPE)指出,我们的这份报告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的生态足迹比地球能够承受的水平已经高出了20%。

所谓生态足迹可分解为生物质足迹与碳足迹,生物质足迹则可分解为耕地、草地、林地、渔业和建设用地。里普指出,在中国,要想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增加对生态足迹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本报告告诉我们,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因为它是经济、社会体系的基础,也会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008年,与建筑、交通运输、商品消费、服务供给等能源需求相关的碳足迹,在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体生态足迹中超过50%。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这三个直辖市以及工业大省山东,碳足迹的比重超过了65%。 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北京最高,云南最低。从1985年至2008年,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重庆的人均生态足迹增幅最大。里普还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完全依靠煤炭,中国在过去五十年里的碳排放增加了二十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能源的需求还将飞速增长,因此当务之急是快速发展绿色能源。此外,欧美很多城市居民已经开始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模式,而资源极度缺乏的中国的城市居民难道不应该有所反思吗?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