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蔡定剑追悼会

宪政学者蔡定剑追悼会今天在北京举行

著名宪政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先生的追悼会,26号上午8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几乎与此同时,网友们通过微博实时发布的追悼会现场照片,也迅速出现在中国各大新闻网站的显要位置上。有消息说,在八宝山的告别大厅中花圈满堂,甚至都难以摆放了。但也有到场网友表示,尽管天很冷,人不是太多,但是,先行一步的蔡定剑老师显然并不孤单,他的长者、同辈、后学,该到的都到了。

八宝山公墓远景
八宝山公墓远景 网络照片
广告

看到现场有公安便衣在忙碌,网友罗昌平说,实在不必浪费如此安祥的时光,你们面前的这个悼念人群,其实是中国最具理性和建设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擅长的是专业、对等和正义的思辨,而非激烈的肢体表达。也有评论回顾说,蔡定剑教授22号因病去世的当天上午,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几乎都于第一时间在新闻首页的显要位置发布了讣告;在微博、博客、短信和电话中,无数看似不相关的人们都在传递其去世的消息;几天以来,各种各样的怀念文章和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更是难以胜数。11月23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自发举办烛光追思会,此乃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外,法大同学组织的第三次集体追思。

新一期《南方周末》上作者郭光东的文章写道,生老病死本属人间寻常之事,但在人生履历中,蔡定剑只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教授,学界影响远未达到“泰斗”级别;虽曾任职全国人大办事机构,也不过才官至付局;像这样一位并无显要头衔的学者去世,能够引发各界如此强烈的反响,显然已经超越了常规。究其原因,文章强调说,因为人们敬重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骨。他的梦想,是把宪法从一个文本,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保障人权的程序和现实的制度。他的遗言,并非交代家务后事,竟是“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他的梦想与嘱托,正好契合了时代大势,并折射出人心之所向。

中选网上作者罗昌平的博客文章说, 在这片土地上,也许只有在这里  在灵堂通往天堂的路上 ,才更接近于平等。马丁•路德•金说过:“造成我们时代最大罪恶的是大多数人的袖手旁观,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残忍行为。”所以,在改变中国的方式与路径中,我们不仅要围观,还要学会表达。“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蔡定剑老师的临终遗言,这一使命,也必将由我们这一代人来传承并延续下去。

许多人都被他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的儿子蔡克蒙的那句话说哭了:“我希望有一天,在给父亲扫墓的时候,能够给他烧上一张选票”。尽管如此,如果真有了选票,我们一定会行使它应有的功能,而不是烧掉。为了表达对蔡定剑老师的敬意,文章作者献上的一幅挽联是,“民权未果,身先坠地,山河泪后皆桃李; 宪政可期,法大如天,选票坟前当纸钱”!

综上所述,网友“辩证法”留言说,宪政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方足以告祭蔡先生在天之灵。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