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关注中国

史天健:中国外交策略是尚未斗争先示弱

发表时间:

中国和日本自九月初在东海发生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一直处于扑朔迷离起伏不定的境地,时而紧张,时而缓和。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国于二十日派出了两艘渔政船,310和210前往钓鱼岛海域巡视,报道指出,东京时间20日早上8点25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发现了中国渔政船的编队。很快,日方出动巡视船、侦察机、直升机对中国编队进行干扰,还多次发出“不要侵入日本领海”的警告,要求中国渔政船离开钓鱼岛海域,但中国渔政船以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为由,对日方的要求加以严正拒绝。

广告

中国媒体指出,这次中国派出了航速最快、总体性能最先进、特种设备配备最齐全的中国渔政310船出海巡视。据悉,310渔政船16日上午刚刚在广州正式入列中国渔政南海渔政局。当日,即起航前往钓鱼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中国渔政310船可搭载两架船载Z-9A型直升机,船上配备有现代化的光电跟踪仪取证系统、水上宽带卫星系统,设有海上红外线映像仪和彩色鱼探仪等特种设备。

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关系紧张

大家知道,9月初,中国的一艘渔船与日本海岸警卫队巡逻船在东海钓鱼岛附近相撞,事件发生后,中日两国相互间的外交抗议,加剧中国与其邻国领土争端紧张气氛。 根据日本外务省报告,这艘中国渔船没有听从日本海上保安厅命其离开钓鱼岛以北日本海域的警告,此后与日本两艘巡逻船接连相撞。 日本方面还在国会上播放了部分撞船录像。钓鱼岛这座无人居住的岛屿一直是中日两国争夺的目标。中日两国都声明拥有这座无人居住岛屿的主权,在日本该岛被称为尖阁列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这个小群岛位于台湾和日本南部冲绳之间。撞船后,日本逮捕了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中国方面想日本提出抗议并约见了日本驻华大使。 中日的摩擦似乎早些有些迹象,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一架在日本海域附近参与军事演习的直升飞机分别两次险些撞到一艘日本海军军舰,事后日本向中国提出严正交涉。5月,东京又向北京提出交涉,起因是中国船只追逐一艘东京称正在日本领海内进行海上调查任务的日本海岸护卫舰。 另外,此次海事纠纷之前中日两个经济大国刚刚就商业问题互相指责。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访问中国的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也(Katsuya Okada)表示,中国最近发生的一轮劳资纠纷是由于日本企业支付工人较低的工资造成的。冈田克也则反击警告说,中国可能会失去外商投资,除非其商业规则更具透明度和连贯性。此外,在稀土问题上中日两国也矛盾重重,日本认为中国故意停止对日出售稀土,而中国认为,日本自己将稀土珍藏起来,而进口中国的便宜稀土,目的是为了今后的战略考量。此外,中国在连续7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后,又接连两个月大量减持。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称,中国9月份继续减持日本国债,减持数额为7692亿日元。其中,减持短期国债6243亿日元,减持长期国债1449亿日元。

日本学者: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降低

法新社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在亚太经合会上,日本首相菅直人分别同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俄国领导人梅德韦杰夫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但是这表面上的外交成功并没有掩盖菅直人上台14个月的外交失利。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教授Nishikawa说,中国和俄国借助它们的经济实力,似乎有了一定的保险,而日本影响力的降低表现在他对外援助的减少,因为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萎靡不振,他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慷慨地援助那些穷国了。九十年代,日本是援外最多的国家,现在降至到第五位。一下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日本债务累累,国力降低,人口老化,日本人感到,在日本疲弱的情况下,强大的邻国开始伸出利爪,向日本人挑战,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强硬和俄国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咄咄逼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同美国加强联盟。但也有专家认为,日本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日本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据报道,在钓鱼岛事件的刺激下,日本决定加强对东海的防卫。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的消息人士20日透露,防卫省已决定把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数量从目前的16艘增至22艘。预计这一决定将被作为附表列入12月汇总的新《防卫计划大纲》。报道指出,这是1976年后日本首次制定部署20艘以上潜艇的防卫计划。  
日本防卫省认为,有必要增加潜艇,扩大以东海为主的警戒监视海域。据报道,对潜艇的运用在日本自卫队中也被视为最高机密。报道认为,增加潜艇数量能在何种程度上提高日本的安全,其效果难以预测。预计防卫省将被要求做出透明度较高的说明。 防卫省正在研究削减扫雷艇等部分预算以控制预算的增加。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两个潜艇队群。第1队群总部设于设于广岛县吴市,第2队群总部设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今后两个队群的潜艇数量都将增加。
然而表面上看中日矛盾很大,但专家认为,实际上,中日两国都不想打仗,不愿意看到事态扩大,均希望缓和关系, 因为关系紧张对双方都十分不利。因此,每当两国关系特别紧张后,双方都释放出缓解的意愿从而才会出现两国关系起伏不定的状况。中日两国关系为什么会出现最近这种状况,两国的战略考量到底是什么。

史天健:往往强硬能够让冲突降级

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史天健说:“中日两国实际上都不想打仗。钓鱼岛打起来战争就会升级,升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如果只是在海军层面,中国不一 定占上风,但如果升级升到一个高度,日本也会有问题。在谁都不想打仗的时候,就要对对方有个估计,如果知道对方不想打仗时,越表现强硬,对方就会退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你强硬,我就强硬,你缓和我就缓和,我的反应完全是看着你的反应。现在双方都不想打仗,双方也都估计到对方不想打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一味地在强硬。日本扣中国船长后,中国几次三番都到了总理级让日本放人,日本就不放人,实际上日本就是采取了这样的战略。后来中国强硬后日本才放人,但不久以后日本又开始强硬。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往往强硬能够让冲突降级,怀柔是让冲突升级的一个表现,而中国的外交部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常常是没有开始斗争就开始示弱了,因此中国一示弱别人就往前走一步,最后到了某一个程度中国就突然强硬了,所以西方总说中国人是不可预测的。 实际上是在使用斗争策略的时候两方用的方法不一样。因此在这里双方有很多误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