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舆论看中国

在伊朗问题上中国选择先利益后合作

发表时间: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与伊朗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下周一开始恢复,届时中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将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中国在过去几年的谈判中一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危机,这次应该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的这一外交主张的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他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是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还是仅仅是能源与经济原因,最新一期的法国《中华世界》《Le MondeChinois》杂志刊登了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伊尔文•勒维斯 Irving Lewis的文章,对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做出了细致的分析。

广告

文章的标题就是:面对伊朗核问题中国的选择是利益在先,合作在后。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与伊朗之间双边关系的发展,指出中伊之间的贸易来往虽然可以上溯到丝绸之路时期,但是,双边关系的正式建立还是从1971年开始,八九十年代,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文章引述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机构的数据透露说,从1982年至2004年,中国向伊朗提供了总价值为三十八亿美元的常规武器,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曾经是伊朗的第一大军火供应国,中伊之间的武器交往还曾经是双向的,伊朗从伊拉克缴获的来自西方以及俄罗斯的先进武器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武器的现代化。

文章随后介绍了中国与伊朗在核领域的合作状况,指出中国从1985年开始帮助伊朗修建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1990年中国承诺要帮助伊朗修建一座能够生产钚的二十兆瓦的核反应堆,但是这一计划最终流产,官方的解释是出于技术原因,而作者认为这是由于来自美方的压力,美国担心伊朗暗自开发核武器,同样,在随后的几年内,为了获得美国在核领域的先进技术,中国再度取消了向伊朗提供四座核反应堆的计划,尽管伊朗政府领导人当初强烈谴责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然而,对北京来说,华盛顿可要比德黑兰重要得多,这在今天依然是事实。

作者评论说,尽管中伊两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被缩小,中国与伊朗两国领导人自2000年之后多次互访,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两国又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故国,历史上又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凌辱,今天又都试图与西方列强平分秋色,但是,所有这一切,并不足以成为中国同伊朗形成战略轴心关系的动力,作者认为,中国发展与伊朗之间的关系的出发点是能源和经济,而并非出自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同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可相提并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停止了同伊朗的核合作,但是,在同样的压力之下,中国却没有停止同巴基斯坦的合作。

中国外交目前的重心是能源外交,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并实施了三项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之后继续不断加强同伊朗的能源合作,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有将近一半来自中东,其中又有一半来自伊朗。伊朗方面也十分清楚,他们需要每年五百亿美元的原油出口收入,因此,也被迫在核谈判问题上多少显示出开放姿态,以免失去来自中方的支持。

当然,除了能源以及经济利益考量之外,中国主张外交解决伊朗危机的原因还在于,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伊朗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完全有权利同别的国家一样发展民用核工业,中国并不希望看到的是,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使伊朗走向极端化,从而导致海湾地区局势动荡,中国近期在该地区的投资巨大,所有并不希望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作者引述欧盟创始人之一雷蒙•阿訇Raymond Aron的说法指出,伊朗核危机谈判也是中国试图阻止美国给国际事件强行确定时间表的一场“外交战略游戏”,既然是游戏,就需要有伙伴,而在伊朗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观点相近,利益相同,作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伊朗核谈判问题上,美国面对的是中国、伊朗和俄罗斯这一个三角战略同盟。

作者最后总结说,对中国来说,伊朗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地缘政治领域,而是在于经济以及能源领域,但这已经足以引起中国的重视。何况,在某种意义上,伊朗已经成为中美在国际舞台博弈的一枚棋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