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失败的幽灵在坎昆上空徘徊

发表时间:

谁还记得,一年前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一场空前的盛会,全球132个国家的首脑亲自出席,会前提出的目标雄心勃勃。会场到处回荡着一个响亮而紧迫的口号:对抗气候转暖攸关人类生存。全世界的媒体似乎看到了曙光:全世界的领袖都似乎下定决心,在哥本哈根达成一项总体性的,在2010年之后替代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协议。而且这会是一项具有约束力,数字化、可检测的协议。以保证地球在2050年前气候升温不超过两度。为达此目标,发达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印这样的大国也要制定有力度的减排计划。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辉煌的峰会最后在黯淡低沉的气氛中结束,哥本哈根峰会失败了。

广告

墨西哥坎昆全球气候大会就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失败一年之后拉开帷幕的。会议从
11月29日开幕,12月10日结束,但是,哥本哈根峰会失败的阴影太重,致使坎昆气候大会充满沉重的气氛。

各方期望达成有限的目标

问题在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面对的严峻的气候挑战今天依然存在,而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就要在2010年到期了。情况十分紧急。但是,鉴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失败的教训,这次坎昆峰会不寻求达成一个在2012年之后实施的、有约束性的、数字化的工业国家减排的总体协约。

联合国与大会主办国墨西哥会议伊始就比较低调,但还是希望达成一个有限的协议,比如最好能够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再把它延长。虽然雄心不大,但各方有可能在一些领域达成妥协。比如在限制滥发森林,在创建绿色基金方面就有可能达成协议。限制滥发森林协议的要点就是要向不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减少森林砍伐,避免进一步破坏;而绿色基金建立后,工业发达国家承诺的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向穷困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减排资金也将通过该基金中转。

另外一些关键的议题似乎要引起更多的争论,甚至有些国家会摔门而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检查各国实施减排计划的检验机制。

排污大国中国对核查机制有很大的戒心。中国一直表示中国有自己的减排目标,反对任何来自外部的核查。美国则表示,美国的减排努力取决于中国能做多少。

达摩克里斯之剑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怎么办?不少专家认为,如果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做不出任何明确的决定,在其它方面要做出决定几乎不可能。现在,京都议定书成了悬在坎昆气候大会各国谈判代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欧盟已表示,已做好延续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准备。但是京都议定书既无法制约中国,因为京都议定书当时制定时主要是针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计划;也无法制约美国,因为美国后来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况且,即使欧盟愿意让京都议定书延期,其它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就持保留态度。
而且,日本的姿态很强硬。日本在12月1日公开表示,如果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的工业污染国不参与,只是把京都议定书简单延长没有多大意义,日本拒绝这样做。日本的态度等于给与会者泼了一桶冷水。

巴西总统卢拉也在12月1号悲观地预告:“坎昆气候会议将一无所获。因为没有一个大国的领袖要出席这一会议,顶多会有一些环保部长与会,而且,我们都不能肯定外交部长是否与会。所以,不会有成果”。卢拉甚至取消了上个星期自己前往坎昆出席会议的计划。

并非命中注定要失败

从上周的情况看,情况比较悲观。再有三天大会就要结束了,各国的环境部长和能源部长今天正式参加会议,坎昆大会能否在最后的时刻取得成绩呢?好像无论从政治家到社会舆论,对这次的坎昆气候大会似乎都期待不高。但气候问题的紧急程度并不比一年前举行哥本哈根峰会时有所缓和。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气候升温的速度比预计的更快。因此,坎昆大会没有理由成为一个一无所获的大会。

的确,前景并不乐观,两个最大的污染国中国和美国,仍然在相互对抗中自我封闭,而在经济危机中拔不出脚的欧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乏力来强加自己的看法。
只有达成一个全球性的协议才能真正应对挑战。现在距离把气候升温限制在两度的目标仍然很遥远,各国政府有义务超越分歧,总体性协约似乎不可能在这次峰会上达成,但应该在具体项目上获得实质性进展。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也非绝无可能。今年十月底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各国代表团最后时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达成了一个总体协议。因此,坎昆大会的失败并非命中注定。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