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小提琴家张万均送给刘晓波的特别礼物

发表时间:

2010年12月10日,在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华裔美国小提琴家张万均应邀演奏了《茉莉花》,《彩云追月》和《爱的礼赞》。如果说得奖者的缺席本身已经为这次典礼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的话,张万均专注投入的演奏使得一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令不少在座的中国来宾动容。一位华裔女青年表示,她虽然已经无数次听到过这支曲子,但听到张万均的演奏时,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从巴黎去奥斯陆参加典礼活动的张逸梦表示,她听过多少遍这支曲子,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觉到曲子的优美。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文钧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演奏。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文钧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演奏。 路透社
广告

现年57岁的张万均是国际知名的小提琴独奏艺术家和室内乐艺术家。他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七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多年来,曾与许多国家的知名乐队合作,曾与马友友等国际著名音乐家同台献艺,也曾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区演出。他多次获得国际音乐大赛奖项。他是美国波士顿室内乐乐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同时在波士顿大学、波士顿音乐学院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任教。

张万均在奥斯陆期间接受了法广中文部和法语部的联合采访。

法广:接到来奥斯陆的邀请时,您是否感到意外?

张万均:接到邀请,我有点意外,但是也非常高兴,感到很荣幸。老实讲,这确实是一个荣誉。要知道,我当时真的很高兴接到邀请。我想这会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法广:在这之前,您说您有些担心中国政府的反应,是这样的吗?

张万均:您知道中国政府的反应确实非常强烈。我还有一些家人在中国各地,我担心我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我的近亲都已经在美国,我父亲在美国生活,他有些担心我今后可能不能再回中国。不过,他对我说,按照你认为对的去做吧。那我觉得,来演出应该是对的。

法广:您以前是否听说过刘晓波?您知道这个人吗?

张万均:坦白地说,他得奖以前,我并不知道他。他得奖后,我从一些人那里了解情况,开始阅读一些关于他的文字,找了些关于他的资料。被邀请在颁奖典礼上演出后,我更广泛地查找资料。现在,我已经对他相当了解了 尽管我与他从未见过面。

法广:就是说,这次演出对您来说也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演出?

张万均:噢,一个实实在在不自由的人,总是让你难以释怀。所以,这次演出非常非常特殊。

法广:这三个曲目都是您选择的?

张万均:是的。因为我觉的这些曲目更合适。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选择更政治性的曲目,比如: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但是,在我看来,最让人震撼的情感是爱,爱与和平是如此密切相关,而这次正是为和平奖而演奏,所以,我觉的这些曲子对这个场合很适宜。

法广:您在美国出生,您的家人(近亲)也都在美国,您是否还经常关心中国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中国的人权状况?

由出席颁奖仪式人士签名的送给刘晓波夫妇的小提琴。
由出席颁奖仪式人士签名的送给刘晓波夫妇的小提琴。 路透社

张万均:中国的人权形势肯定很困难,但是,我想,很多人尽管他们可能不能说出来,但他们很为这个奖骄傲,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赞同这个奖项;这是和平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想,他们一定会很自豪。

法广:您是否受到了来自中国方面的压力?

张万均:没有。要知道,我是美国公民,在美国出生,已经是第四代美国华人。我父母在1949年就离开了中国。我去过中国,(that’s the closest that I get?)

法广:您觉得您还可以再回中国吗?

张万均:我不知道。我真是不知道。也许还能,也许不能。

张万均还表示:“我只是一个音乐家,我用音乐表达心声。我很敬佩那些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但是,我是音乐家,我只使用音乐观点,我试着用音乐说出不能用言语说出的话。”

 尽管刚刚接到邀请时曾有所顾虑,但张万均不仅接受了邀请、全心全意地演奏,而且和妻子一道带给刘晓波和刘霞两份特别的礼物:一份是一把尚未上漆的小提琴。自抵达奥斯陆后,他广泛征集签名,琴身各处已经留满了不同风格的墨迹。此后,这把小提琴将被送去上漆,然后,希望能送到刘晓波夫妇手中。另一份礼物,是“茉莉花”和“彩云追月”的乐谱。挪威诺委会成员均应邀在这两首中国乐曲的乐谱上签名,送给刘晓波夫妇留念。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