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听众之音

浦志强:2010年中国司法活动越来越无章法

发表时间:

听众朋友,2010年已经进入尾声,2010年给不同国家的人民留下不同的回忆,给中国人留下的回忆是什么?您对2011年寄予什么希望?这将是最近这几次听众之音节目的主题,今天我们先请北京的律师浦志强先生开个头,对即将逝去的2010年进行回顾。

广告

RFI:您是一位关心中国法制建设的维权律师,从一个律师的角度,您在今年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对中国法制建设状况有什么评价?

浦志强:我感受最深的,并以我自己经历的来看,是现在法院的司法审判活动越来越没有章法了。好多情况下,明确的证据和证据的采信越来越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很多非常简单的事,会被人为地搞得很复杂。一些枉法裁判、司法审判的事例都能够看到和明确地感觉到。我今年从头到尾作的一些案件:从年初噶玛桑珠的案件,到年中作的山西煤老板郝鹏骏的案件,到秋季作的黑龙江伊春上市公司老板冯友明的案件,还有这两年在河北省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一直作的一个大型国企被不良诉讼恶意欺诈的案件,从中我感到:恢复真相的难度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前几年我还能说对一些案件能有个判断,现在我越来越不敢作这样的判断。另外今年出现的一些案件,比如: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案件,还有以“维稳”的名义和化解社会纠纷,来干预司法判决的许多事件。

RFI:司法不公的问题是不是比过去更加严重了?

浦志强:我的感受是更加严重了?有的法官、公安、检察官、或者党政官员,简直是丧心病狂,利令智昏。不光党和国家的利益 不去考虑,连自己做事做人的伦理底线也已经完全没有,整个社会的秩序越来越不让人信任。虽然说社会越来越开放,人的恐惧越来越减少,但公权力的滥用和在特定事件上的不守规矩,应当说比以往更加严重。

RFI:您能不能分析一下,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浦志强:还是制衡和监督不够吧,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事后的查处暴露的风险虽然说在整体上是上升,但轮到每个个体身上时,概率有 比较低。一旦某件事使得政权蒙羞时,往往在“维稳”的思路下,把事情真相掩盖下来,包括信息传播、媒体报道、群众的参与等层面。湖南省的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在执行裁定过程中,勇敢地揭露出省高院的指令就是从“维稳”的要求去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就出现安元鼎等黑保安公司截访的案件。这些恶劣的事件似乎让人感到一些共产党的官员不想活了。

RFI: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涉及地方官员的地方性的案件,还是有媒体敢于报道的。

浦志强:报道需要打时间差,还要看机缘,那些容易引发报道兴趣和新闻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比如说一个矿难死了十几、二十几个人,不一定会得到很认真的报道,因为这种事情层出不穷,总还有一个更丑恶、更惨烈的事情出现。再比如说拆迁,强迫拆迁和土地之患现在已经 成了政府对人民的战争,权贵对百姓的战争,被拆迁的人可能杀死拆迁的人,被拆迁的人也可能被拆迁的人杀死、也会自焚。如果说去年唐富珍自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话,今年江西两三个人的自焚事件,很多人就没有认真对待。中国社会虽然没有伊拉克、阿富汗那样的恐怖袭击和血肉横飞,但对新闻记者来说,到处都是“人咬狗”的事件。后果就是没有人相信共产党官员说的和他们想要做的是一致的。所有公安和国保在执行命令时,都知道他们做的可能不具有合法性。在刘晓波获奖、六四周年等一系列事件上都是这样。北京大兴法院把赵连海这样的结石宝宝的父亲判了两年半,说他“寻衅滋事”,但不去惩处那些制造三聚氰胺毒奶粉的无良企业,蒙牛这样的,这就令人非常失望。

RFI:法律和政治难以分离,被判刑11年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一件受到世界关注,并深刻影响中国政治的大事,从目前来看,中国开动宣传机器,严厉批评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使中国的政治气氛又变得严峻起来,您如何看待这件事?

浦志强:中国政治气氛变得严峻是一方面,但地球毕竟在转,刘晓波获奖,外界对中国的批评,都通过互联网、推特、微博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方面面的交往,被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掩盖一种消息是徒劳的,至少不能永远掩盖得住。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掩耳盗铃”,本意是说一个偷钟的人在偷的时候怕别人听见,而堵上自己的耳朵。现在共产党不是要堵自己的耳朵,而是在偷钟的时候,千方百计要堵别人的耳朵,他也知道堵不住。

我想这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但它又是挪威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一个奖项评选委员会对中国一个“囚犯”的褒奖,中国政府对这个事情有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真的是看法,我觉得任何看法都应该被尊重,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对官方的宣传,可能有很多人相信,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刘晓波是谁,不知道刘晓波所坚持的追求奋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且也可能有人对国外的某个机构给中国的“罪犯”颁奖有看法,但我想不应着急,慢慢来。

以上是北京的律师浦志强先生对即将逝去的2010年所进行的回顾和评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