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舆论看中国

维特林:中国的悬念

发表时间:

法国前外长维特林(Hubert Védrine)最近接受法国《辩论》(Le débat)杂志专访,谈到目前中国在世界地缘版图上的变化。

广告

维特林于1997年至2002年社会党执政期间担任法国外长,此后一直从事国际政治问题研究,是法国地缘政治领域有影响的权威专家之一。法国《辩论》杂志是法国知名思想杂志,于1980年创刊。该刊刚刚出版的30周年纪念专号对30年来法国思想、社会的重大演变给予了回顾和展望。对维特林的专访即是在这一框架下进行的。

维特林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演变的主要观点涉及到今天欧洲、美国地位的变化,新型国家包括印度、巴西的发展前景,俄罗斯现在仍然处于颓势等等。维特林认为中国是全球战略重组中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因而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值得关注。

欧洲舆论关于中国问题的两派

维特林就欧洲关于对于中国的整体取向的估计作了综合性的评述。他表示,关于中国的欧洲舆论可以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汉学家。汉学家们认为,中国同西方甚至伊斯兰不同,中国从来都没有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世界其他文化的冲动。中国也许太轻视其他文明,因而他们不会去教化其他人。当然汉学家也会说,中国历史上,也会时常出手教训中国的临近国家,也显示其威力。但仅仅到此为止,因而不必担心中国崛起。

另一派是地缘政治家。地缘政治家指出,自邓小平以来,中国获得了发展的动力。上述汉学家的观点可能不错,但问题是中国的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依赖于进口,中国本土基本上只有煤炭。一旦中国必须保障自己的能源和矿产的长期供应,中国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长期保障能源供应需要对外联盟,需要长期合约,需要保障供应的手段和基地。这是同英国对外殖民所建立的“印度之路”类似的逻辑。这一逻辑要求用强权手段达到目的,因而也必须具备强权意志。这一逻辑其实正是最近几年中国向外部所展示的演变轨迹。

当然,即使中国的国防预算每年快速增长,仍然不会很快超越美国,但是这个演变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中国现在已经有了远洋海军,中国正在印度洋和非洲谈判建立海军基地。多年以来,已经可以明确看到,当西方从道义上谴责某些国家的时候,中国就会加快同这些国家建立特殊关系,如缅甸、苏丹等国。


中国的进取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维特林表示,从中国进入二十国峰会后的表现来看,中国进取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中国经历了毛泽东的统一时代,邓小平的解放时代,现在是第三期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全球性强国。

对于中国高层内部对世界的态度,维特林表示,中国内部也有两派,一派担心世界上会形成一个担心中国崛起的同盟;而另一派对世界的反应可能毫不在乎。他们所重视的只是中国如何可以最快强大起来,改变同世界的力量对比。维特林认为,对于中国内部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演变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是目前最大的悬念。但是,中国今后究竟走向哪一方向,既有待于中国内部的演变,也取决于国际社会的行动。如果国际社会不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就会由中国人说了算。如果国际社会如西方,加上日本、印度等国可以形成共识,制定一定的规则,告诉中国世界舞台是有章可循的,那么世界演变的趋势就会比较清晰。但是直到目前,还不存在这样一个国际框架。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