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姜文拍片《让子弹飞》隐喻当下中国

发表时间:

导演姜文拍的新片《让子弹飞》问世,讲述上世纪二十年代名为张麻子的土匪冒充县官马邦德在鹅城上任,与鹅城恶霸黄四郎斗智斗勇的故事。主人公张麻子与黄四郎的斗争从最初的打劫、复仇,很自然演化为以「公平、正义」为名的打土豪、分财产的一场革命。电影为他们加上了辛亥革命的背景,使他们之间的斗争不再是单纯的革命与反革命,而是革命理想主义者对决既得利益者的继续革命。

RFI/Chine
广告

这部影片上映后既叫好又叫座,票房冲破四亿人民币,约六千万美元。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中国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惊喜了。重要的是,中国的左、中、右观众都对电影阐述的「革命主题」表示肯定,片中台词和意向被认为是对中国贪腐现实的讽喻,甚至认为影射「六四」事件与「零八宪章」,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暗潮涌动。尽管《让子弹飞》的公关负责人一直对记者强调,这部电影只是娱乐贺岁片,不要过度解读,但观众仍热衷挖掘这部电影中的主题,政治隐喻呼之欲出。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黎文认为,《让子弹飞》就是一场「革命的狂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认同电影叙述的是一场革命。在张教授看来,辛亥革命的特点正如影片中所暗示,几个英雄打天下,拯救百姓,而百姓却是面目模糊的群氓式形象,除了几个土匪和几个家丁,电影里所有的百姓都是些光着脊梁的模糊影子,只会一齐跪倒,一齐欢呼,一齐奔跑,一齐抢劫。「这样的革命不需要动员,英雄们打赢了,群氓自然就会跟上。但建立在欺骗和利用百姓基础上的革命,结束之后又能如何?」

有网民表示,主人公张麻子脸上没麻子,但至少有颗美男痣,「这难道不是毛泽东的化身吗」?也有网民认为,影片中出现「马拉火车」象征中国当下经济上高度自由、高速发展,而政治上高度集权、保守不变的中国模式。中国虽然跟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列车,但中国依然只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拉动,而且政治体制严重落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旦马与火车之间的链接被突来的危机打断,廉价劳动力瞬间消失,中国模式的火车也就人仰马翻,灰飞烟灭。从马列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马拉火车」的意向恰好被解读成现代中国的主要发展脉络。也有网友调侃当前说:继《让子弹飞》热映之后,全国将上映《让油价飞》﹑《让地价飞》﹑《让房价飞》……至于什么时候筹备《让股价飞》﹑《让工资飞》,「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比照现实,中国观众从电影中挖出无穷无尽的隐喻和影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