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美国动向

美学者不看好胡访美成果

发表时间:

胡锦涛访美前,不少美国智库权威中国问题专家对胡锦涛此次访美能否真正改善两国关系表示怀疑。布鲁金斯研究所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沈大伟认为,一年多前奥巴马抱着对建立美中伙伴关系很高期望访问北京,但之后一年多时间证明,那正是中美关系至少在过去10年中的最差阶段。沈大伟认为,胡锦涛访美为稳住双边关系提供了重要机会。但观察家大都怀疑这种情况是否会出现,以及即使出现又能维持多久。

广告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也认为,“胡锦涛此行可以被视为一次相对而言意义甚微的访问  其意义仅在于,在胡锦涛最后的两年任期内给足一个面子,并为他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首次访美时受到的粗心而笨拙的欢迎给予补偿。” 不过他说,“如果筹备得当,这样一次访问将为改善中美关系创造契机,否则,这将是一次难以设想或困难重重的访问。”

沈大伟认为,北京处理奥巴马2009年11月对中国访问的手法是美中关系恶化的近期根源。他说,在那次访问中,“中国政府一直痴迷于控制奥巴马总统的时间和日程,以免他说或做一些会使中国难堪的事情。中方寻求最大限度地向其人民传达两位元首政治家形象,同时把奥巴马总统直接或间接接触中国人民的限度降到最低。他称“那次访问是‘具中国特色的外交峰会’的典型。”

沈大伟设想了如果美国以相反手法处理胡锦涛访美,北京又会做何感想。比如,如同美国安排许多外国领导人一样,安排胡锦涛上公共电视主持人吉姆•莱勒的直播节目,让他面对一次即席采访;如果安排胡锦涛参加随意提问的记者会;如果邀请流亡美国的持不同政见者参加白宫晚宴;如果让他跟普通美国人举行“见面会”;如果要他去面对抗议中国侵犯人权、法轮功、西藏、台湾或其他敏感议题的公众示威,他会怎么样呢?当然中国政府不可能让这些事情发生。但是,作为平等的双边关系,“奥巴马政府难道会同意在美国上演像一年前在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具中国特色的峰会”吗?”

对胡锦涛此次访美的活动内容,据媒体报道,在华盛顿之后,胡锦涛将到芝加哥地区,访问一家中国投资的汽车零部件工厂,一个美中合资的清洁能源项目,以及一所在中国政府资助下教中文的中学。沈大伟说,“所有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以凸显中国在美国的积极作用。就像在华盛顿南草坪21响礼炮仪式、白宫正式国宴、椭圆形办公室壁炉前交谈一样,对芝加哥的访问将是给记者拍相的机会,以向中国国内观众传递胡锦涛作为世界政治领袖的形象。它将直接帮助中国的民族主义以及中共对其合法性的宣称。”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认为,胡奥峰会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峰会后的美中关系是否得到实质性改善。他认为, “此次中美首脑峰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或许是两国领导人引导他们各自的同事,继续推进这一改善两国关系的进程。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席的既定接班人习近平和美国副总统拜登之间的互访,将是开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美国还应该在今后一年半内,“向下一代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发出访问邀请。”

沈大伟也认为,这次峰会最需要建立的是一系列政府间的互动机制,以落实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他说,“真正需要的是在涉及各种议题的广泛领域内建立起双边制度性工作组……胡奥峰会能够达成的最好成果就是回顾并实现2009年美中联合声明提出的愿景,建立政府间机制,常年运作,落实声明愿景。

沈大伟认为,虽然美中关系最近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这些进展都基本上是为了胡奥峰会营造气氛的。他对未来两年美中关系的前景不抱乐观。他说,“由于贸易前景尚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美国即将面临如火如荼的2012年大选,如果中美两国间的争议没有在可能的情况下得到控制和解决,那么两国的双边关系极有可能出现新的严重倒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