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 :印钞速度跟不上人民币现金需求

发表时间:

就在中国通货膨胀的势头使民众为生活担心的时刻,中国央行近日首度承认,在货币发行上,正面临许多压力。目前人民币现金需求按年增20%的速度急升,但人民币生产能力增长却未能同步跟上。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副行长马德伦11日撰文指出,印钞能力跟不上现金需求,原因有5方面。

首先,影响现金需求的因素很多,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掌控。影响现金的因素有经济的、金融的,有政策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等等,这对预测现金运行趋势、投放现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大陆市场货币流通量為人民币4.23兆,相较於2005年底的2.4兆,增长近8成。

其次,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现金需求的增长不能同步。他透露,中国目前拥有印製行业工人3万多人,印钞企业6家、造币企业3家,钞票纸生產企业2家,油墨、製版、特种防偽安全线企业各1家,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宏观分析师高义表示,他表示,如果一国出现恶性通胀,毫无疑问与中央银行过量印制和投放货币有直接关系。但在通常情况下,引发一国通胀的原因很复杂,很难单纯归结为货币因素。事实上,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一国经济体反而可能会出现现金需求下降的情况。因为货币贬值会令企业和居民持有现金的意愿下降,而选择持有实物或具有保值功能的物品。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如果有三件事碰头,通货膨胀就躲不过去:第一是粮食歉收,第二是经济过热,第三是货币和信贷过量发行和投放。本轮物价上涨是食品价格占大头,特别冲击低收入群体。

对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Ardo Hansson)周四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上调利率利大于弊。

华尔街日报引述韩伟森表示,只要房地产市场降温,上调利率并不一定会导致资本流入,因为流入资本中很大部分据说是流入地产市场。

此外,世界银行(World Bank)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Vikram Nehru称,中国的通货膨胀不能归咎于资本流入,因为中国拥有有效的资本管制体系。

Nehru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自身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他称,中国的资本管制十分有效,所以他并不认为可以把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归咎于资本流入。

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曾多次表示,资本流入是中国面临通胀压力的原因之一。

另据报道,凯捷諮询、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欧洲金融管理与市场营销协会(EFMA)13日在上海发表「全球支付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去年以29%的成长速度,成為全球第3大非现金支付市场。

中新社引述这份报告说,大陆非现金支付的成长速度,与金砖四国其他3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成长速度保持一致。

报告称,「金砖四国」於2001年至2008年期间的非现金支付平均成长达46%,其中80%為卡基支付(使用信用卡与借记卡支付)。

报告指出,在新兴市场,手机普及率往往较高,而传统银行电子支付方式可能较难或无法获取,因此手机支付的发展取得巨大推动力;在发达市场,手机支付反倒处於形成阶段,因為发达市场具备完善的银行基础设施,且网路普及率较高,比新兴市场更好地与电子支付服务商衔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