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钱云会案:一场“被利用的”车祸?

发表时间:

1月14日,此前已被警方收押的村长钱云会的维权伙伴村民王立权,他的大儿子中午也被警方带走,事由不明,此前,他的小儿子和妻子已被警方抓走。1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剑锋通过网络发布了《钱云会案证人调查记录》,让已经发生了20多天,渐成记忆的乐清村长钱云会惨死案,再度回到了公众视野。这篇万字的长文,是刘剑锋在中宣部禁令下达之后,在乐清的寨桥村坚守探访十几天的成果。此前,中宣部下令各路媒体撤离之后,温州乐清警方,对寨桥村的“维稳”变本加厉。

广告

与此前的各种报道最大的不同,是独家采访了一名自称的“全程目击证人”。这名最新的“目击证人”与记者签下了“保密协议”,称愿对“中央调查组”出面作证,证实亲眼看见钱云会“被谋杀”过程。

此人自称,目击了钱云会被谋杀的全过程。他指证说,涉案工程车在当天9时25分即停在死亡点五米外;又说,“案发时间应为上午9:30左右而非警方公布的9:45”。

王立权一家的遭遇,使网友们愤慨不已。这一报道在关注此事的网友中也引起热烈讨论,成为网络管制者的删贴目标。

对刘剑锋这份调查报告的讨论,在受管制的微博客和更为激进的中文TWITTER上更加热烈,到处可见。

记者注意到,刘剑锋的报道,虽然全文采访了多达六名目击证人,但其他五人,都仅目击村长被轧死后,村民钱成宇与保安的冲突场面,自称目击全程的,仅有一人。

可以说,该报道的基点,是这位目击证人的诚信。对文章的结论,记者与多名前往乐清采访过的媒体同行交流时,他们纷纷对此保持了谨慎的沉默。

一名曾就寨桥村的征地撰写了长篇调查报道的杂志记者告诉本台,钱云会之死有很多疑点,乐清警方不尊重程序,滥用警力维稳的行为,也让人对警方的公信力产生巨大怀疑。他认为,刘建峰文中所说的很多目击证人他们都接触过,但这些目击证人的很多证言相互抵牾,无法与已知物证形成证据链条,因此,但没写到报道里。他认为,不能以情感去替代逻辑,也不能仅以证言构建整个真相。

《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的网络文章《被利用的车祸?  钱云会死亡案分析》就曾因反对谋杀说,引起不小争议。

柴会群和前往现场采访的记者发现,寨桥村说钱云会死于谋杀的人有很多,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说他死于谋杀。但是,这些说法大都是转述他人说法,人云异云。

在刘剑锋推出第三名目击证人之前,村民中曾有先后两人自称目击钱云会被杀。但都被先后证伪。

此外,事发地是一个村子通往村外的一个路口处(也可能说是车祸多发地带),是一个较繁华地带。柴会群认为,“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去谋杀某个人,很难让人理解。”

他此后的分析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钱云会是2005年寨桥村选出的村长。因为征地补偿问题,他长期带领村民上访,曾经三次坐牢。出事之前,他刚刚从牢里放出半年。

柴会群说,我们不难想见,这样一个人突然死人,总是容易引起一些连锁反应:钱云会对寨桥村实在太重要,他直接决定了一笔高达3800万元的补偿款的发放。

柴会群说,“在钱家采访时,其家人无一例外地表示反对钱云会的做法,认为是他拖累了整个家庭。”

钱云会的家人也承认,钱云会到死之前仍充满斗志和信心,这种信心的由来不得而知,不过三次判刑的钱云会每次出狱,村里均有人燃放鞭炮,长达数百米。

柴会群认为,“媒体和观察团犯的一个灾难性的错误”是“过分依赖他人证言,而不注重物证,基本没有物证意识。”

第二目击证人黄迪燕佐证了柴会群的看法。

黄迪燕出现于12月28日下午,当时,从警方处传出的消息是,第一现场目击证人钱成宇已经承认其没有看到谋杀现场,相反,他看到的是车祸现场。

大量记者云集村里,柴会群说,他听到了村民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你们不是需要证人吗,新证人已经有了……”。

几分钟后,黄迪燕出现了,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目击证言。虽然此后,她和其他媒体承认说,自己并未真正目击现场。

柴会群认为,“钱云会6年村委会主任的使命就是将这笔补偿款抬高至他们认为合理的水平,但至死未能实现。因此,他的死就成为解开这个死结的惟一契机。”

柴会群说,“根据他的采访经验”,身处弱势的农民,在不具备政策、法律、和经济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所能采访的办法就是“把事搞大”。

把钱云会之死说成是“谋杀”,无疑是将事搞大的最佳办法。他认为,钱云会被谋杀这一传言,可以说,正是在用一种极特殊的手段来维护全村人的利益。

而寨桥村民,尤其在钱云会死亡过程疑点重重,警方又极力打压的情况下,也愿意相信这一说法。

柴会群的分析有些冷酷,但并无全无道理。真相是什么?仍然在迷雾中。
村民们如此决绝地相信,钱云会死于谋杀,难道仅仅是一种虚拟?或者,更深层的真相,是村民们与剥夺他们土地和生存空间的体制的这场冲突中,村民们已经认定,自己的村长死于这场战争,这就是谋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