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2010 年中日关系回顾:从撞船事件看中日认识误区

发表时间:

刚刚过去的 2010年间,中日关系在年初还显示出的积极改善的乐观趋势随着钓鱼岛撞船事件和随后的外交危机而烟消云散。如果说长年来中日关系总会出现起伏的话,这一次的危机之严重显然超过了以往。在撞船事件本身之外,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这次危机是否对日本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产生了深远和长远的影响?如何理解中日两国民间舆论中随着撞船事件而高涨的彼此敌对情绪?我们为此采访了法国亚洲研究中心日本防务政策和亚洲战略问题专家吉布尔-德拉莫特(Guibourg Delamotte)。

特别节目
特别节目 RFI
广告

法广:钓鱼岛撞船事件在中日两国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外交危机。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发生争执并不是第一次。这一次危机如此严重,在撞船事件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G.Delamotte:首先,应该说这次事件本身还是很严重,因为发生了船只相撞,而且,现在看起来是故意而为。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以前只发生过挑衅行为。其次,双方都没能很好地处理这场危机,导致本可以控制的危机扩大。这些都是造成危机的外围因素。

在此之外,我觉得恐怕还有一个原因促使危机越走越深,那就是中国政府可能对日本政府期望过高,把民主党政府看作是一个对中国相对友好的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日程表推论,曲解了事实。危机发生后,日本政府没能很好把握,中国政府也有些被民间舆论左右,尽管在中国谈民间舆论有些困难,但民间舆论在中国也开始发挥作用了。

所谓日程表推论是说,2009年9月,民主党政府上台时表现出一种相对于自民党更加亲中的倾向,但是,这种亲中立场以及民主党与左翼政党的联合都在很大程度上是竞选需要使然,民主党需要表现出与自民党不同。但实际上,民主党并没有想重新调整日本的外交天平,而自民党近年来的政策一直也对中国比较友好。也就是说,已经有一种亲中的倾向,民主党并不能超越这种倾向,走得更远。民主党虽然勾画了一些设想,比如东亚共同体设想被看作是相当倾向亚洲的提议,但是,这与其前任已经宣布的举措并没有太大意义上的区别,与已经存在的东亚峰会也相差无几。所以,实际上民主党并没有彻底改变或偏离自二战以来制定的路线的意图。但舆论对民主党亲中立场做出了过多的推论,民主党的竞选对手更是特别强调民主党亲中反美。其实民主党当然不反华,但也并不反美,他只是想尽可能地收回美军占用的基地,继续美军基地的调整,同美国重新谈判条件。这都是当时的背景。但在看待中国问题上,民主党内部大部分成员与自民党成员观点相同,中国被看作是一个引发忧虑的话题。日本政府最新推出的防务大纲体现的正是这种观点。

法广:也就是说中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党有一种认识上的误会?

G.Delamotte : 确实是。中国对民主党的意图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可能导致中方有所期待。去年5月,温家宝访日时,一切都十分顺利,媒体报道很多,那次访问被看作是非常成功。当时,民主党上台已经8个月了。所以,中日关系还处在一种上升推动中。但是,9月以后,撞船事件骤然改变了局势。

法广:这次撞船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有长远意义上的影响?

G. Delamotte : 有意思的是这次危机的一个后果是把日本重新推回到美国的怀抱。鸠山由纪夫上台之初,美日关系曾围绕美军基地问题出现困难,虽然不能说关系恶化,但是双方好像拉开了一些距离 其实这其中也有一种误读,过于就事论事。但9月的撞船事件之后,确实有一种重新转向美国的努力。比如外务大臣换人,更加亲美的前原城思取代了冈田克也。这可以说是撞船事件的一个非直接后果。日本政府在2010年12月底推出的新防务大纲中,日本的中国政策并没有明确的改变,中国仍被看作是令人忧虑的话题,所不同的是新防务大纲把中国被看作是国际关系平衡中一个令人忧虑的话题,而在此之前,日本只把中国看作是日本防务问题中令人忧虑的话题。不过,从本质上讲,并没有重大改变。2004年的防务大纲中就已经如此。

法广:也就是说日本对华政策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摇摆?

G. Delamotte : 是的。政策和战略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大家一度认为日本的新政策是亲中反美,这是错误的认识。其实这项政策如今既不比以前更亲中,也不比以前更反美。在自民党和民主党间,外交政策 无论是对美政策还是对华政策 都有很大的延续性。这很正常,因为日本的根本利益并没有因为选举而改变,选举只是歪曲了对政策的解读,因为各个政党都试图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另外,政治联盟也是重要因素。

法广:日本民间舆论中多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反华情结。这次撞船事件以及随后的外交风波是否扩大了这种原来只局限于少数人的反华情绪?

G. Delamotte : 撞船事件后的一些民意调查的确显示仇视情绪上升,在中国也是一样,对日本的仇视情绪也出现上升。但是,这种上升也是近年来一个长时间的趋势。最近十几年,日本人对华敌视情绪和中国人的对日敌视情绪都一直呈现上升,时而会出现高峰,如2005年的反日游行。但是,在这些起伏之外,令人忧虑的是从长远看,发展趋势不是很积极。

法广:怎么解释这种敌视情绪不断上升的趋势?6

G. Delamotte : 我感觉日本民间舆论中对中国有一种厌倦,感觉中国政府总是拿历史问题说事,反应又十分强烈。这一点在撞船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方一连五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有时甚至是深夜,而攻击行动来自中方渔船。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可以说此后危机处理过多走了法律途径,而缺少外交方式。但最初错误还是来自中方渔船船长。所以,日本舆论对中方接连召见日本驻华大使等做法感觉很不好。中方对事件的反应有些过头,又过于频繁地打出历史问题的牌。日本认为他们已经道歉了,对于日本人来说,战争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他们认为中国人不顾事实,看不到日本在最近60年的变化。他们愿意继续就过去道歉,但也希望另一方面,中国人接受日本如今已经是一个和平国家、不再是好战国家的事实。所以,中方频繁拿历史问题说事,让日本人有些厌倦。

法广:的确,在中国人眼中,日本总是有一种军国主义倾向,而且这种军国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事实是怎样的?

G. Delamotte : 日本国内的确有人主张军国主义,的确有人主张日本重整军备,但是,即使日本变成像法国或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他也不会比英国或法国更多地使用武力。其实,每一个历史时段,对武力有不同的使用。二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十分恐怖的,在世界各地都是极其暴力的。但是,此后,日本也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改换了时代。中国人仍然保留着对二战时的日本的记忆。中国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历史中,现在才慢慢走出来,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身边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在慢慢开始认识。日本当然有人想重振军国主义,但是,这只是一种极端思想,而且,即使是这些人也未必支持诸如日本对中国宣战之类的主张:时代真的变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不会因为中国利益改变而改变。比如,假设日本重整军备,并与美国一道,参与保卫台湾的行动,等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日本民众从根本上仍然坚守宪法第九条,反对修改这一条。宪法要求日本坚守和平原则。日本和其他民主国家的运作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政治人物要顺应民意。日本宪法之所以至今没有修改,就是因为没有民意支持。而这种民意没有改变,一直平稳。有时候支持修宪的民意略微超过百分之五十,但随后就又退回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所以,从根本上说,日本民意并不主张改变日本的防务政策,而且坦率地说,大部分的日本政治人物也不希望改变,因为维持现状从政治上来说是最好的局面,这样可以避免日本出兵干预冲突,因此而损兵折将,财政上遭受损失。而维持现状,日本可以只向阿富汗派出很少的人员。日本虽然提供了不少援助,所出款项数目可观,但也只相当于法国和美国向阿富汗出兵一年的消费。所以,对于日本来说是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日本现在很需要钱,因为国家负债沉重。所有这些中国人从来不说。

法广:2010年的东亚不仅有钓鱼岛撞船事件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同时也有朝鲜半岛危机。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态势也非常明显。在2011年,东亚地区势力格局会有怎样的互动?

G. Delamotte :在朝鲜问题上,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寄希望于中国向朝鲜施压。如今,大部分日本舆论知道中国之所以没有向朝鲜施压,是因为中国不能向朝鲜施压。日本人确实希望中国更多地支持日本立场,但他们如今意识到朝鲜政权即使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难以控制的。结果就是日美同盟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固。因为日本知道他无法独自面对朝鲜,必须依靠美国,靠美国的核保护伞,靠美国的反导弹系统,或者更广泛说,是靠与美国驻军相伴而行的威慑力量。

韩国立场在那两次袭击行动(编者注:天安号军舰沉船事件和朝鲜重炮袭击韩国延平岛事件)以后也比以前强硬。几年前我们还能注意到日本和韩国在对朝政策上立场有些分歧,而如今日本、美国和韩国立场已经接近,更何况民主党政府在朝鲜政策上并不十分强硬,比麻生太郎时期的政策要温和。只有中国和俄罗斯继续呼吁宽容面对朝鲜。中国会在何种程度上不得不调整其政策,这对于日本来说是巨大的未知数。日本很希望能够在朝鲜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对话。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