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由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主办、日本庆应大学协助的第四届国际研讨会上周末在东京举行。这届叫作“与崛起的中国共存”的研讨会,邀请了美国、中国、丹麦、香港和日本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讨论目前包括日本在内的中国周边国家都关切未来与中国如何相处的问题。

广告

一天的研讨会分作“试问中国的发展模式”、“试问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能性”和“如何与崛起的中国共存”三个议题。其中研讨会最受瞩目、讨论最热烈的是最后一个议题,法广中文部记者采访了这次的研讨会,将在本周和下周两个日本专题里陆续播出值得报道的内容。

这个“如何与崛起的中国共存”的议题,邀请了中日美三位学者演讲,首先演讲的是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助教的罗伯特•若斯。他说:“过去30年,尽管中国提升了国力、东亚在世界政治的重要性增加,但东亚与世界列强基于合作关系享受了和平与安定。中国也在回避针对美国等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中提升了国力,各国虽忧虑中国崛起,但还是纷纷与中国构筑合作关系。而美国不但接受了中国崛起,而且美国抑制台湾陈水扁政权的台独运动、鼓励马英九政权与中国大陆加深政治经济关系、缩小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影响力可说是协助了中国崛起。”

若斯说,但2009年3月,中国对美军测量船进入东海大声反对、后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动会议上展示强硬的谈判姿态,之后又谴责美国对台售武和美国总统会见达赖喇嘛等等,然后又在东海钓鱼岛主权、南海主权上与东亚各国纠纷等,放弃了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引起邻国和发达国家的普遍反感。他说,美国对中国这种好战外交中的民族主义比中国增强军力更感威胁,也作出了一些过度反应。他说,中美这些政策倾向促发了两国不信和竞争,显示在全球规模和地区层次范围的问题上,中美损坏的关系将长期化。

若斯演讲后,轮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中国外交部党校教授王勇演讲。他说,冷战结束后20年是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最好的20年,91年至01年这个后冷战期,没有明确的威胁,中美政治冲突不断,但经济关系不断加强,东亚关系没什么地区主义行为。他说,01年至2010年自由主义占主导的10年里,中美加强了合作对话,形成了经济依赖关系,东亚地区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取得了一体化进步。

他承认美国容忍了东亚地区发展,但是他说:“是美国的作用在东亚地区减少了,忽视了东亚,而且对东亚一体化的进程采取了更加容忍的态度,导致了东亚地区自由主义的发展。地区一体化尽管东亚共同体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作为地区共同的理想吸引了各国外交官。2010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利用南中国海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朝鲜半岛的摩擦,强化、扩大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同盟。美国的战略力量正在从中东撤退,把主要的战略重心放在亚洲,主要是对中国缺乏信任。紧接着一系列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前所未有的军事演习,美国的三个航空母舰的战斗群同时存在于亚洲、东亚地区。整个东亚地区在发生变化,自由主义在消退、强权政治等等的动作在不断加强。”

不过王勇也承认,中国外交的决策和执行既存在政府各部的权限交错阻碍,在国际舞台的公关也做得很差。他也承认中国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自信心膨胀到无视自己的问题,也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产生摩擦的原因,但他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没变,对日本呼吁不要放弃构筑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但是日本学者的看法和旁听研讨会的人感想如何呢?请听下周的报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