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任何时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发表时间:

《任何时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中国执政党的喉舌《人民日报》2011年2月10日刊登的署名为“任怀”的专题报道标题。中国外交部看来很喜欢这个标题,把这篇文章刊登在在它官方网站首页的头条。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文章实际上说的是面对埃及政治社会形势的突变, 中国政府从埃及接返国民的 « 公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以及政府部门以人为本的务实和执政为民的高效都那么令人难忘 。»

然而文章的标题《任何时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最近阿拉伯世界的突尼斯和埃及的领导人被对他们极不满意,怨声载道,最后揭竿而起的示威民众推翻的景象又非常的贴切。这句话听起来就像音乐里的和声,一个调子在歌唱“祖国的关怀和温暖”,另一个调子却在警示北京的政府,埃及就是前车之鉴。

怎么解读《任何时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那就看谁来读了。《人民日报》出现曲里拐弯地,隐晦地警示执政党的文章在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上比比皆是,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对埃及形势突变在中国民众中的反弹谨小慎微,如临大敌的做法倒是真的让《人民日报》的标题鹤立鸡群,因为官方媒体中没有多元的评论,因此这个标题没有机会被淹没。

新浪、网易、搜狐等中国主要新闻门户网站虽然昨天都把穆巴拉克辞职和军方接管权力的新闻放在显著位置,但全部只用新华社的通稿,并取消留言评论功能。

与过去10几天一样,在新浪微博中搜索词目「埃及」,则仍然显示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但微博和博客中,很多中国网民还是发表了对埃及民主运动的讚扬,而且多数讚美之辞都隐含与中国现况的比较。

中央社报道说,大陆网民对埃及民主的胜利欢呼雀跃,有网民慨嘆,「埃及人民觉醒了……中国人民呢?」

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杨恆均在博客中写道,「因為你的下台,今年的情人节彷彿提前到来,让一些仍然生活在散发出木乃伊气味国度的民眾突然想起,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和自由、民主的美好生活有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香港明报今天报导,官方英文「中国日报」社评对穆巴拉克的高压统治避而不谈,仅指粮食涨价、高失业率和经济復甦缓慢是引发游行示威的「元兇」,称发展中国家承受高粮价和全球宽鬆货币政策的恶果,可能会引发更多政治不稳定因素。

这是埃及群眾开始大规模示威以来,中国大陆官方媒体首次发表详尽评论。此前,中国大陆政府对於外国的政治局势变动,尤其是容易令人联想到大陆国内现状的新闻,都是谨慎处理。

「中国日报」(China Daily)社论说,埃及的社会稳定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又指这是埃及内政,警告外国勿干预埃及政权。

中国外交官员对埃及政局的评论仅限于稳定与不受外来干涉两点。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2日在就埃及局势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一直密切关注埃及局势的发展变化,希望形势的最新发展有助于埃及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正常秩序。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10日在与埃及外长盖特通电话时说,中方十分关注埃及局势发展,埃及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埃及的稳定也关系到中东地区的稳定。杨洁篪强调,埃及的事情应由埃及自主决定,不应受到外来干涉。杨洁篪当时正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正式访问。

不过,在海外,穆巴拉克下台的消息一公布,《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就在他的博客上写了题为“不要新法老”的短文,他特意问到,“这个时候,中国的胡锦涛在想什么?”文章预测人民的力量的胜利将波及到整个中东,并且传得更远。有人说,阿拉伯国家不适合民主, 中东很落后,跟现代不接轨。但是,“突尼斯和埃及人民的勇气和远见,把这种说法粉碎了!”

难怪北京的新闻检查制度不愿意让国外的新闻被中国人看见,不过《人民日报》的标题与《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文章的内容倒有几分异曲同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