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茉莉花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高官首度公开谈论茉莉花革命

近日,有中国高官首度在官方媒体上公开谈论“茉莉花革命”。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23号在向外国驻京媒体介绍即将举行的全国政协年会并回答提问时,强调中国不可能发生茉莉花革命称,中国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等,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华社引述赵启正说:“很多问题都是在解决的过程中,是一个现在进行时”。他充分肯定中共与中国政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称,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且把问题公开,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坚决执行,这样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坚强的,是会不断前进的。

2011年2月20日一名妇女在和平电影院门前被警方逮捕。
2011年2月20日一名妇女在和平电影院门前被警方逮捕。 照片来源:路透社REUTERS/Stringer
广告

对此,有评论认为,这段谈话虽然不长,却意味着有关茉莉花革命话题的禁忌首次被突破,显示中国官方可能准备改变此前的回避策略,在舆论宣传上直面北非式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据《联合早报》昨天的报道,尽管赵启正是在接待外国媒体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但其谈话内容却只见于新华社,因此更像是独家专访。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官方可能已经意识到,在茉莉花革命的国际效应不断扩散,甚至就连中国内部也有人试图组织中国版茉莉花革命的形势下,一味地回避只会更加凸显出自己的软肋。反之,以自信的姿态直接否定有关可能性,反而可能在引导舆论方面占据上风。

另一方面,中共最高层显然也在严密观察北非革命对国民心理的影响,部署因应措施以防止国内出现类似活动。在过去一周里,中共最高层的三名领导人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以及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先后到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分别突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及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要“改进群众工作”等等。

不过,北京异见人士陈子明在接受该报专访时却强调说,北非多国此次爆发的社会运动,关键并不在于人们上街,而是证明了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的向往,确实具有普世性。因此,如果回避民主,光谈什么解决社会公平和城乡差距等问题,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迟早仍然会体现出来。陈子明说,我觉得茉莉花革命的最大启示正在于此。中国政府也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反面的教训就是实行警察国家,但是警察国家也靠不住,利比亚东部的警察不是也跟军队打起来了”?在另一方面,随着北非动荡的持续蔓延升级,外界要求中国对革命问题表态的压力,也在提高。

此外,在24号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问起,最近有报道说朝鲜也发生了“金达莱(朝鲜国花)革命”,提问者同时介绍了金达莱的英文和汉语名字(杜鹃花),又问中国是否支持金达莱革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回答说:“你的中文有长进,英文也有长进,包括你提到花名,英文的名字我并没有去查证。你刚才提到的这个报道,我们没有看到。这里是蓝厅,不是花店,如果你想购买鲜花的话,可以去花店,我可以给你介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