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舆论看中国

应该如何维稳中国高层意见分歧?

发表时间:

连日来西方舆论普遍讨论阿拉伯世界推翻独裁统治者的社会风暴是否将波及中国,海外博讯网站发动的周日茉莉花网友聚会活动更成为近日法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法国中国问题网站本周四就此发表社论,社论通过对中国高层以及官方媒体近日发表的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论的分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高层是否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稳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广告

文章作者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丹茹Francois Danjou 开门见山的写道,中国官方对阿拉伯国家社会风潮的反应如果不能说是高层意见分歧的表现的话,至少显示了中国政治人物在此一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和不知所措。

上周日,在中国政府的网络封锁以及当地警察的高度戒备之下,由海外异议人士在博讯网站发动的中国十三大城市茉莉花网友聚会活动在各地召集的人数都不上两百人,这在一个十四亿的人口大国,不能不说是一次失败。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因此发表文章强调,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不认同少数唯恐天下不乱的动乱分子。西方多个专家也确认说,中国的国情同阿拉伯国家大不相同。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专家、在清华大学任职十多年的法国社会学家让-路易•卢卡Jean Luis Rocca 就表示他感觉中国人既不绝望,也不是没有希望。

丹茹就此评论说,卢卡所言属实,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发展的负面后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但是,尽管如此,中国官方对茉莉花聚会的评论并不能够消除中国社会切实存在的深刻的社会危机,也不能够掩盖近几年来中国爆发的成千上万起群体性事件。虽然对中国人来说,民主并不是如西方所说的可以医治百病的良药,但是,无容置疑,中国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确实对贪污腐败、强行拆迁、官商勾结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现象深恶痛绝。中国的专家学者,政治人物,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本人在内也都反复揭露中国发展模式的弊端,指出政治改革开放已经是火烧眉毛、刻不容缓,中国政府又如何能够对上述种种反应置若罔闻,置之不理呢?

事实上,作者认为,在中国官方媒体形势一片大好的口号后面隐藏的是中国当局对群体性抗议事件的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唯一作出的本能的反应就是封锁信息,高压监控。中国当局面对现实不知所措的另一大表现是当局多年来首次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提出批评,批评他们错误地认为他们的角色就是要批评政府。尽管如此,中国国内还是不断传出同官方观点相左的声音,对政府内部强硬派来说,穆巴拉克与本阿里的失败是由于他们的反应过于软弱、迟缓,而对开放派来说,这两名独裁者的失败恰恰证明了封闭的政治体制只会激发民众发动暴乱。

就在中国官方《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社论文章强调司法独立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的同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本月二十一日在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谴责中国当局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步履迟缓,要求迅速树立社会公正。

丹茹评论说,上述不同声音的传出或许突显了中国高层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共识的结束,面对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变革,北京目前所选择的是周永康的镇压和胡锦涛的和谐相结合的模式,而对政治改革问题却只字未提。

文章介绍说,本月十九日,在中共党校举行的与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一次会议上,中国主席胡锦涛反复强调必须设立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对话机制,以保障民众的权益,推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而对此,中国国内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政界人物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要达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保障民众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目的的唯一渠道就是增加政治透明度、保障司法独立以及给民众予监督政府的权利,也就是说必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