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茉莉花香飘到中国了吗?

发表时间:

“阿拉伯揭竿起义波及中国”,法国世界报常驻北京和上海记者佩德罗莱蒂和迪博联署的文章首先介绍号召每个礼拜天下午十四点在中国大城市散步的茉莉花运动的呼吁和一封神秘的致中国人大的公开信,致本月五日在北京召开的人大的公开信写道,我们邀请每个参加者散步,注视自己的周围,或者装做过路的样子,只要你到场,独裁政府就会害怕。费加罗常驻北京记者拉格兰日发表在该报辩论与思潮栏的文章强调,中国距离埃及的解放广场尚甚远。

广告

中国茉莉花行动与维权运动

“中国茉莉花集会”组织者谴责贪污腐败,呼吁中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并要求拥有“一个独立的司法”,还指出,面对新的挑战,中共如果感到力不从心,那就请其“离开历史舞台”。世界报文章在描述前天(2月27日)第二个星期天在北京和上海的“茉莉花行动”说,这种礼拜天散步行动应该理解成维权范围内的行动:在中国,觉悟到司法受到属于同一个系统公安机关的干扰的人越来越多,为某些典型的案件辩护的律师已经开始影响公众舆论,一种新的自由新闻做出反馈,有影响的网民表态,基层的活动家们行动起来列席开庭审判或者帮助受害者,等等。哪怕这些行动并非是有组织的,但是这些渠道却通过推特类的微博连接起来。

天安门广场不是解放广场

费加罗常驻北京记者拉格兰日以“中国距离埃及解放广场还甚远”为题的分析文章强调说,天安门广场并不是解放广场,利比亚独裁卡达菲肆无忌惮的把利比亚血腥镇压起义与中国二十多年前血染北京之春相提并论根本没有触动北京领导人的神经。刊登在费加罗辩论与思潮栏的文章继续写道,其实,自从阿拉伯揭竿起义初期,便可以看到中共方面神经紧张,对与阿拉伯革命相关的关键词在互联网上受到的禁止就很说明问题,中国官方甚至呼吁外国驻华记者严格遵守有关采访的规定以避免出现偏差,在网上回应茉莉花行动的人以颠覆政权罪被拘捕,等等。

中国敏感的社会问题不亚于埃及

那实际上,茉莉花香飘到中国了吗?费加罗常驻北京记者引述著名的评论员博客司马南的话说,中国敏感的社会问题与埃及相比并不少,可以列出生活,医疗费用,教育费用昂贵,房地产价格飙升,当然还有贪污腐败等事例,司马南认为,有一天看到中国人效仿埃及人并不是件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是,中国的经济态势肯定不是埃及的经济情况。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林科认为,如果包括加上被恐吓,被洗脑,被收买的受害者,哪怕他们愿意造反,但是他们并没有组织起来,所以中国并不会是下一张阿拉伯起义的多米诺骨牌。
哪怕中国人群抗议警察滥用职权,反贪官污吏,反对强行拆迁的怒火很快会燃烧起来,哪怕以他们的方式要求有更多的言论自由,更多的司法公正,但是他们并不希望推翻政权,大概中国人与阿拉伯人相比,更加重视孔孟之道。费加罗文章认为,在中国,哪怕贫富差距很大,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却认为生活水平在逐年得以改善,走上大街抗议游行的概率因此已经降低。

阿妮吉拉尔多辞别人世

论坛报头版头条围绕“将不会爆发货币战争”展开,新兴经济国家为向通膨掀起攻势,相继提高指导利率,从而加强其货币的吸引力,在任其货币升值的同时,新兴经济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有所减低,这种趋势最终可能导致南北贸易交流得以再平衡,因此论坛报认为,通货膨胀使货币战争没开自停。
今天其他法国各大全国国性报纸头版头条法国国内主要围绕法国总统多数派民心指数迅速下滑,著名法国表演艺术家阿妮吉拉尔多与世长辞等主题展开,国际主题仍然聚焦利比亚局势。大众化报纸巴黎人报向主演过上百部电影的阿妮吉拉尔多致以崇高的敬意;法兰西晚报用阿妮吉拉尔多的话作为通栏大标题说“我爱你们,我向你们道别”。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