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中国“茉莉花革命”的预演

发表时间:

2月下旬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连续两个星期日出现被称为“茉莉花革命”的民众集会,并在互联网上宣称下一个星期日3月6日将有进一步行动,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茉莉花革命”的分析评论。

广告

英国《金融时报》署名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的评论称: “中国的财富快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冒升,爆发危机的机会很微。中国目前处于百年来最风光的时刻,反对势力的力量薄弱,但共产党仍处于极度警戒状态,上周严厉打压受中东启发的‘茉莉花革命’。其实,采访中国‘茉莉花革命’的记者比参与者还要多,这场革命更像是外国记者的聚会,但中国政府不成比例的激烈反应令我很疑惑,如果中国人真的不想革命,为什么政府这么害怕?据人权组织数据,过百名维权人士及律师被拘留,连一些普通的词语也遭互联网审查。”

香港《信报》的社论称:“早在茉莉花革命初期,西方媒体的评论即认为中国国情跟中东北非国家不同,后者的民众上街示威,争取的不是民主自由人权而是工作、吃饱和福利,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表现不差,因此毋惧受革命浪潮波及。如果此说属实,中国政府对网上号召茉莉花革命的反应是否过敏?”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评论称:“没有旗帜,没有标语,没有口号,甚至没有几朵茉莉花,但由网民发起、在内地10多个城市的‘茉莉花革命’集会,依然成为国际舆论和中国网民关注的焦点,依然成为呼唤民主、呼唤普世价值的载体,依然成为中国当局出丑的事件,这是中国茉莉花革命的预演,这是中国公民力量的显示。”

香港《明报》署名潘小涛的评论称:“‘茉莉花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显现,除多个城市出现小规模‘茉莉花集会’,北京也大举搜捕较开明的维权律师、作家等。中国的政体与‘茉莉花国家’很相似,贪污腐败、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等问题也如出一辙,即使在强力镇压之下,民怨只能以零星抗争宣泄,无法形成大规模街头运动,但对北京已造成极大冲击。”

美国《华尔街日报》署名布雷特史蒂芬(Bret Stephens)的评论称:“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中国政府一定要明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下赌注,如何在一党专政下让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无论1978年的西单民主墙运动,还是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及近期的08宪章运动,全部遭当局镇压。” “最近数星期,北京封锁阿拉伯世界起义的消息,又打压全国的小规模苿莉花革命,无可否认北京政府短期内不会受挑战,但巴林的情况给北京强烈的警号,经济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没有人知道下一波会影响哪些国家,但中东波给独裁者的警示已相当清楚,除非落实民主化,否则政府加紧打压,只会加速政权的倒台。”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中国最近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革命之火不容易燃烧起来;但官商勾结、干部滥权、暴力拆迁、人民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此起彼落,社会动荡不安的土壤早已存在。当经济持续以每年接近10%高速发展的时候,水涨船高,问题没有完全浮现;但当经济发展放缓,失业等问题恶化,日积月累的不满情绪就有可能爆发。”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也累积了大量的矛盾”。 “当政府对民怨坐视不理,甚至用国家机器四处堵截打压,最终会形成‘怨塞湖’效应,一旦崩溃将摧毁一切,无论是政权还是经济成果,在民怨的洪流冲击下都会荡然无存。今次北京堵截了茉莉花革命,但谁能保证接下来不会有桃花革命、玫瑰花革命、石榴花革命?”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