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司法衰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发表时间:

司法不公,对当前中国社会造成极大的困扰,是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司法不公的分析评论。

广告

广东《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称:“司法如何实现公正,素来为公众所关注”。“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掌握巨大权力的公职人员和行政机关不尊重法律的权威,司法公正从何谈起,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又如何能够建立呢? 感谢每年的两会,总能听到一些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话语,关于司法公正的议题也不例外。去年两会期间,最高检副检察长孙谦在央视中说了两句广为传诵的话:一曰,‘行政权受到约束,受到规制,这是法治最基本的基础性的东西’;二曰,‘大家都说法治法治,实际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一年过去了,这两句话仍然值得我们倾听。”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郑永年的评论称:“很荒唐的是,司法在中国往往成为最便宜的东西,似乎可有可无。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藐视司法,把司法当儿戏。这里主要是司法的政治化问题。法的特性是一致性和普遍性,即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政治化的特性就是多样化和特殊性,不同的人在法律面前有不一样的待遇。如果有钱者可以通过钱、有权者可以通过权来把司法过程政治化,无权无势者则可以通过花样繁多的形式如集会、游行、抗议、暴力(包括自杀)来求助问题的解决。这正是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形。”“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因为多年来的司法衰败,中国社会已经濒临无政府状态的边缘。实际上,在很多地方,无政府状态已经成形:政府依靠‘维稳’来维持秩序,而社会则依靠暴力甚至自己的生命,来争取他们所认同的社会正义。”“社会对暴力的诉求,只是对党政官员藐视司法的反应。也就是说,执政者要对司法衰败负责。尽管改革开放一开始,执政党就马上强调法制和法治,但很多官员至今对此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法治意识。”“任何政权不管其暴力机器有多么强大,光靠暴力来统治,最终都会被人民所推倒。司法独立,牺牲掉的只是少数权势人物,而赢得胜利的则是整个政权。”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关明的评论称:“笔者读后,倒有一个疑问  中国的司法,到底是真如郑文所指般地衰败呢,或者只是发展不健全?就笔者的理解,衰败是从某个已经到达的高度上退下来;而发展不健全,则是发展还没有达至某个理想的高度。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走向没落而后者包含缺失。两者或许有交叠,但不应混为一谈。” “其实整个社会都在尝试着适应法治,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鲜事。”“在这许多的表象之下,中国司法的真实状态,应该是处在一个发展而非衰败的时期。”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张广昭的评论称:“郑永年先生‘司法衰败、信任危机和中国的社会暴力化’一文,引起了关心中国发展的学界、知识界的争论。虽然笔者认为郑文有些说法不够公允,甚至有些夸大,仍需进一步的探讨检验,但基本认同他的说法。尤其是在中国是否存在司法衰败这个争议上,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司法信任危机,司法衰败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江平老先生,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表达过对中国法治的担忧,认为最近十年中国的法治有倒退的危险倾向。在当前‘维稳’思路下,稳定压倒一切;一旦失控,弄不好就变成了人治复辟的一个土壤。”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