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劳动市场

发表时间:

法国财经报回声报就中国经济仍然远离“刘易斯转折点”发表巴黎经济学院院长布尔吉尼翁评述中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市场的关系的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最近已经出现紧张的迹象:比如去年爆发了本田等工厂罢工的社会运动,工资增长加速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被迫利用外国劳动力。一些分析家认为中国剩余劳动力濒临灭绝,而且经济接近“刘易斯转折点”,回声报经济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距离“刘易斯转折点”还甚远。

广告

“刘易斯转折点”的理论得名于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瑟刘易斯。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由于增加工资的压力,增长可能放缓,而因此经济结构被改变。特别是更昂贵的劳动力导致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使之转向非贸易商品和国内市场的发展。

回声报经济专家的文章继续写道,中国这种发展观在中期内似乎乐观。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劳力过剩存在于中国仍是拥有57%的农村人口的经济当中,农村生产力占城镇人口约三分之一,这一情况是否正在消失?回声报文章笔者认为没有什么是那么肯定的。因此,如何解释城市劳动市场上存在着与表面上多余的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呢?

其原因之一在于农村人群的差异和移民流动的结构变化。最近的迁移的民工更加年轻化,知识化,比他们的长辈家庭负担轻,很容易适应大城市的工业就业的限制。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期间,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在农村减少了一半,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中国整个人口当中的跌幅只下降10%。

中国的民工储备确实仍然很雄厚,中国最近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还规定在未来十年迁移两百万人口。但是,这些潜在的中国移民并不利于出口工业,迁移成本比以前的移民潮也要昂贵,通过吸引民工到城里,继续吸收剩余的劳动力,当今的民工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且还要求有利于移民的高标准行政,经济和社会条件。

另一个原因,根据近二十年中国劳动在其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来看,怀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刘易斯转折点。其实,在过去的近些年当中,很少有相关的数据,但这种发展与持续快速增长相结合似乎与工作稀少的地方经济并不相适应。

回声报经济专家最后写道,也许距离旨在劳动生产力能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有可比性的刘易斯转折点还甚远,中国领导人很希望根据世界上的贸易伙伴国的要求,迅速将其经济重点转向国内市场,而要追求达到这一目标,则更加需要积极的政治愿望和政策,却不是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均等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