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空间技术:亚洲三国争强星空灿烂

发表时间:

遥想半个世纪前,亚洲人加入空间技术竞赛几乎难以想象。自2003年中国成功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后,亚洲国家开拓空间技术的前景日益广阔。而中印日三国加紧空间技术开发,似乎正在形成亚洲三强竞赛的局面。

广告

日本打算2015年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印度也计划在2016年开始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亚洲似乎正在形成三国争强空间的局面。今日人们已不能再说亚洲是一个空间技术落后的区域。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进太空,中国因此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项目的国家。中国航天员也因此被赋予一个独特的称谓  Taikonaut(太空人)。这个名称是中国词汇“太空”的汉语拼音与宇航员的英文名词 astronaut(宇航员)的结合体。自那以来,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立刻处于全世界注视的中心,中国也雄心勃勃,加紧实现它的“嫦娥奔月”计划。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将它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绕月轨道和环月轨道,并成功撞月,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由携带的CCD摄像机传回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

时隔三年,2010年10月9日,中国又成功将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送入太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颗先导卫星,“嫦娥二号”的任务是获得月球表面高分辨率图象,包括月球表面的高层数据,用于制作月球的三维影像图及了解月球月壤的特性。

中国探月工程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制订的,最初靠的是从俄国引进技术。近年已发射和预定将发射的“嫦娥”系列卫星,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将人送上月球,但中国人实现登月可能还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中国“嫦娥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去年10月说,中国载人登月航天飞行的时间表尚未确定,估计不会在2020年之前。吴伟仁当时表示,中国航天计划是本世纪初才开始起步的,比苏联和美国晚了50年。他认为,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起点较高,总体规划应该说是比较严谨的。

中国每次发射“嫦娥”月球探测卫星,虽然都公布一些资料,但这个项目依然对外保持神秘。对北京来说,探月工程是一个特殊项目,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因此,与天体物理学和地球观测等空间技术领域不同,“嫦娥工程”直接由军方控制,排除国际合作,仅由中国航天技术精英单独完成。

中国的亚洲近邻印度也在加紧开发航天技术。但印度与中国不同,中国主要靠自主研发,而印度则获得外部国家的技术转让,因此印度的空间技术发展速度相当的快。根据印度航天研究部主任萨提什最近发布的信息,印度计划在2016年开始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中国航天问题研究员苏贝斯-韦杰(Isabelle Sourbès-Verger)认为,相对于中国,印度在航天技术开发方面有许多天时地利的条件,首先印度不像中国那样在敏感技术方面受诸多限制而被迫孤军作战,而是直接可以获得相关技术转让,譬如印度拥有尖端的地球观测系统,电信遥感技术,以及相应的地面设施。按照苏贝斯-韦杰研究员的看法,在上述这些领域,中国比印度落后大约5年,但北京正在急起直追,希望靠大量的投资来填补空白。

苏贝斯-韦杰还认为,在亚洲,真正的第一流空间技术强国应该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中印日三国之间有空间竞赛,但从技术层面上讲,日本大大领先于印度和中国。日本不仅在一些领域技术领先,而且与一些欧洲国家一样,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日本有一只补给飞船和一个太空实验室参与国际空间站。此外,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在外太空有7年的“遨游”经历,漫游历程达60亿公里,并且首次直接获得月球以外天体的岩石样本。

最近,日本宇宙研究开发署下属的研究咨询机构  月球探测恳谈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日本争取2015年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陆,并力 争在2020年派遣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进行探测。报告还指出,日本应在2020年前投资约900亿日元(约9.68亿美元)来研发载人航天技术,凭自身实力实现载人往返太空和地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