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经济成就显著的中国的脆弱性

发表时间:

为期两天的美中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昨天结束,就此世界报驻华盛顿记者撰文强调指出,华盛顿对人民币低估问题的批评声调缓和,只是要求中国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美中双方高级会谈在“相互依赖”,“互补作用”以及“强有力的合作”这种模棱两可的气氛中展开,但是北京与华盛顿两大国之间持续的摩擦也无法掩人耳目,世界报文章认为,这次美中战略对话仿佛在为美中近月以来,以冲突占主导地位的两国关系捂盖子。

广告

美国希望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

美国政府批评中国人民币低估问题的声调趋于缓和,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会见中国副总理王歧山率领的庞大中国代表团之际只要求中国更多的灵活性,然而某些美国议员认定,人民币与美元相比,低估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美中去年的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美中贸易逆差高达2 730亿美元。但是美国当局注意到中国情况有所变化,美中对话前夕,盖特纳已经表示了少见的乐观,认为已经出现中国进一步寻求以内需为基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迹象。
世界报文章继续评述北京为保护中国出口公司的竞争力,两年以来一直推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工作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通膨成为重大的焦虑,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领导人更能接受人民币坚挺的理论。中国物价三月份提高百分之五点四,成为2008年以来最高,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货币紧缩措施,中国领导人目前仍未能阻止持高不下的通膨,甚至中国央行某些高级领导人也开始兜售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四月份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美元比6,5元人民币,而且自从2010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略有灵活,美国自然认为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缓慢,但是放弃向中国发最后通牒,放弃指控北京早总货币汇率的表现,针对北京包括贸易制裁措施的法案石沉大海,美国开始把重点放在要求中国尽快开放至今严控的金融和投资市场之上。
世界报分析认为,之所以华盛顿一改常态,对人民币低估的问题的表态有所缓和是因为美国在谴责中国出口的问题之时,却出尔反尔,大量印美钞,这不仅使美元贬值,还导致世界其他地方通货膨胀。

北京当权者对权力的迷恋

费加罗在舆论与思潮栏发表一篇法国著名汉学家玛丽侯志明与一位历史学者联署的文章围绕“北京当权者对权力的迷恋”展开。自从今年二月份以来,在中国出现的逮捕和被失踪浪潮很成问题,要怎么样才能使中国领导人明白中国的经济成就显著的同时又非常脆弱呢?

费加罗刊登的联署文章讲述了自从今年二月阿拉伯国家发生茉莉花革命以来变得极其敏感的中国的局势后强调指出,中国领导人千方百计地避免突尼斯或埃及同僚的命运,阻止民主之风感染到中国老百姓。文章还分析了自从1990年开始对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有所放松的年代,从而逐渐产生了公民意识,而涌现出维护公民权利的律师应用现存法律为受害者加以辩护的现象,但是国家下令逮捕艾未未则意味着国家中断了这一约定俗成的协约。而这一切,侯志明的文章说,都是当权者千方百计抓权不放的结果。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

论坛报对中国接连不断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中国人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撰文,掺入三聚氰胺的婴儿奶粉,用“瘦肉精”饲养的猪肉,名牌食品也敢于掺假,“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疑心与日俱增。
今天法国各大全国性报纸头版头条主题侧重点各有不同,从备受争议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协助”到今晚开幕的一年一度的嘎纳国际电影节等主题都有,法共人道报就希腊今天举行总罢工强调指出,希腊上街游行示威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所强加的救市方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