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汶川地震

四川震灾三周年 官方纪念 民间憾公义未张

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当局在省会成都和地震灾区举办大型纪念仪式。但有传媒披露,部分香港援助的灾后重建项目「未达竣工验收标准」,忧虑再成豆腐渣工程。而最令人心不服的是,当年导致数以万计学生死亡的豆腐渣工程,当局无意查究,反把追查的作家谭作人和黄琦囚禁,不愿放弃的死者家属则处处受压。

2011年5月12日,一名妇女在四川映秀献花悼念三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死难者。据中国官方媒体提供的数字,共有8万7千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或失踪。
2011年5月12日,一名妇女在四川映秀献花悼念三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死难者。据中国官方媒体提供的数字,共有8万7千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或失踪。 REUTERS/China Daily
广告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当局在省会成都和地震灾区举办大型纪念仪式,又声称九成半重建工作已经完成,但有传媒披露,部分香港援建项目「未达竣工验收标准」,忧虑再成豆腐渣工程。而最令人心不服的是,当年导致数以万计学生死亡的豆腐渣工程,当局无意查究,反把追查的作家谭作人和黄琦囚禁,不愿放弃的死者家属则处处受压,更不知道能否到塌校现场拜祭亡儿。

为纪念四川地震灾难,当年有1.5万人遇难的重灾区北川县旧县城由十日至十二日有限度开放,只准获邀的多国使节和其他团体以及当地原居民凭证件进入,祭祀遇难亲人,在十二日早上,遇难者公墓前举行了公祭,活动现场写上「用爱心抚平地震创伤,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的字句。出席者默哀一分钟后,向遇难者献花,表达哀思。

所有追思活动将于下午二时二十八分,即当年地震发生的时间前完结,然后举办志愿者集体订婚仪式,寓意忘记过去,展望将来。

四川省会成都亦有大型纪念仪式,「抗震救灾纪念馆」更于十一日揭幕。官方传媒近日连篇报道重建成果,副省长和成都市长葛红林均表示,经各界援助,灾区经济及社会发展已超越地震前的水平。

新华社报道,「五.一二」八级特大地震造成超过十万平方千米地区受重灾,历经三年,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41130个重建项目中,已完工94.34%;累计投资8851.53亿元人民币(下同),占规划投资92.3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1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三川两镇」等一批遭重创的县镇村庄以全新面貌再现,预期今年九月底,四川灾区重建工作将全面完成。

他强调,灾后重建工作中,没有发现重大违纪违法和重大安全质量问题。有极个别的民房建设有质量问题,也得到了及时整改。

豆腐渣工程阴霾再现

不过,香港捐资九十亿港元援建的184个项目中,截至去年,有39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包括18间学校,香港《苹果日报》十日报道,列出五个项目未有按规划兴建,部分未达竣工验收标准,但消息人士称,虽然工程错漏百出,未至于威胁建筑物安全,「只是质素差,太多甩甩漏漏,浪费香港捐款」。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黄泽恩认为,揭露的问题中,最大问题是楼房渗水及逃生出口不足。渗水可大可小,可能是手工差,亦可能是天花板石屎结构欠佳,出现裂缝,若此,便必须加固;而逃生出口不足,更会影响逃生速度,必须把部分校舍墙身推倒,改建为逃生出口。

有关文章被当年首先发出汶川地震消息的中国天涯小区转载,一天之内便有3625人次查看,近一百人发贴回复,有网民指责四川当局,亦有疑似来自四川的网民提问,工程能否改善后续用。

参与援建的发展局四川重建组组长麦齐光今早在电台节目中没有谈及重建项目的质量问题,只表示,所有项目将于今明两年完成,但连接卧龙熊猫保护区的两条省道的抢修工作则需较多时间。

新生儿难偿已逝者公义

三年前的地震亦造成八万多人遇难和失踪,数百万家庭失去家园,不少就是因为豆腐渣工程而丧命,总理温家宝当年表示会追究,但四川司法部门其后决定不追究「建筑品质问题」,引发网民批评,有博客质疑:「既然豆腐渣毋须为在地震中倒塌承担任何责任,严格遵守抗震规范岂不是太愚蠢?」再加上官员贪腐及行业回扣等陋习,香港传媒去年便揭发,重建楼房仍有豆腐渣工程。

事实上,当局不单不追究豆腐渣工程,还大力打压追究的民间力量,不少灾民若要享受「超越地震前的水平」的楼房和福利等社会发展,便须放弃追究的权利,否则便会被当局严密监视,滞留在灾后危房中,无法获得安置和赔偿,当年粉碎式倒塌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其中一名死难学生卢前亮的家长周兴容便是这样一个被当局划为「敏感人物」的例子。三年来备受打压,包括殴打、软禁、警告、失去通讯自由等。一度成功透过微博发出被压迫情况,但很快便被删掉。

周兴容对《明报》表示,在总理温家宝视察灾区前数天,他家门外便有人24小时看守,禁止他和其他家长接触,又不让他去聚源中学废墟周围,甚至出外买祭奠用品也被跟踪。

至于收集遇难学生名单的维权作家谭作人仍然被囚,谈论豆腐渣工程的黄琦则未知能否如期下月出狱,维权艺术家艾未未已「被失踪」超过刑事拘留期限的三十七天,

由于不少死难学生是一孩政策的宠儿,北京政府容许灾区愿意和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再生,截至去年底,汶川地震灾区已有2690个婴儿出生,占再孕妇女七成半,但新生婴儿带来的喜悦,能否弥补人祸所害的孩童生命以及未能取回公道的缺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