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中国批驳骆家辉对华强硬言论 舆论为其打抱不平

正等待国会通过任命,便可去北京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5月4号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对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相当严厉的批评。对此,新华社批评身为华裔的骆家辉是在对中国“杀熟”,中国外交部也提出了反驳。不过,舆论为骆家辉打抱不平。

骆家辉
骆家辉 图片:RFI合成路透社相片
广告

骆家辉于5月4号在华盛顿威尔逊中心的一次演讲中,对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相当严厉的批评说,美国在华的企业不断遭受种种排挤,中国政府经常朝令夕改,使得那些外资企业无所适从,而且最近以来情况还有趋于恶化的迹象。在一些情况下,外国公司会被禁止进入整个行业,或者是被迫放弃知识产权以换取投资机会。究其原因,骆家辉指出,最根本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中国政府的承诺与行动之间有很大距离。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骆家辉的这番强硬讲话,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测。一位大使还没有上任,就对即将前往的国家作出如此不客气的评价,这种情况的确并不多见,国内外媒体纷纷用“强硬”和“撞击”这类字眼来形容。对此,新华社的文章批评身为华裔的骆家辉是在对中国“杀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也提出了反驳。

中选网上旅美学者龚小夏的文章说,笔者在现场目击了整个会议与骆家辉讲话的全过程,觉得媒体上的说法似乎有偏颇之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骆家辉这次讲话的场合,这是华盛顿的智库威尔逊中心的一次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对美国本土直接投资的分析与预测。在骆家辉之前,有两位研究人员所作的一份报告,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前景作出了乐观的估计。当天发表讲话的还有前驻华大使雷德,谈的也是中国投资的问题,整个会议的气氛,对中国经济以及中美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是相当看好的。

事实上,在研究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美国专家中,这些年来对中国表示友好姿态的,要远远超过持批评态度的人。这种现象有多少是出于专家们对研究资金与个人前途的考虑,很值得推敲一番,不愿意得罪中国,似乎已经成了多数中国问题专家的共识。而骆家辉的讲话,道出的却是长期以来美国政商两界私下里经常抱怨的一个老话题,那就是,一些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之后,很难应对的诸如官员腐败和地方政府土政策,以及中央政府对外资的限制等普遍现象。许多美商在华时不敢开罪当地政府,回到美国之后却抱怨连天。

龚小夏的文章最后强调说,骆家辉无论是作为美国商务部长,还是作为未来的驻华大使,代表这些美商的意见都是他的职责所在。从这个角度看,骆家辉在讲话中所体现的,更多的并不是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而是对美国在华投资环境所表示的失望。综上所述,作为未来负责美中关系的主要官员,骆家辉这种敢于直言的讲话,及其所表现出的政策趋向,既是负责任的,也是很现实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