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艺术品拍卖

中国拍卖品天价成交有做假成分

中国书画近期拍卖屡创天价,但原来亦承袭了造假特色。新华社记者手持一个花280元人民币(下同)从旧货摊买来的瓷器,却被一间具拍卖资格的拍卖行「评定」为起拍价五万元的拍卖品,而一些著名的拍卖行,缴纳税款亦远比其向媒体报称的成交价低。

东方御藏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鉴定师邓明谦
东方御藏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鉴定师邓明谦 新华网记者罗晓光
广告

新华社记者手持从潘家园旧货市场买来的瓷器走进东方御藏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后,该公司总经理兼鉴定师邓明谦即大谈各项拍卖前期的估价和图像摄制等宣传收费标准,又指该瓷器「器形靠谱,有品相、有卖相,…起拍价怎么也得5万元」。当记者表示质疑时,邓指出,「其实真假不重要,赝品也能拍出去」。

有关情况与网民“ZCN 13”发帖揭露的情况相似:先对咨询者手持的所谓文物虚高估价,以引诱其上拍,其后收取数千元图录费。但这些赝品最终大多以流拍告终。事实上,拍卖公司一般在拍品成交后才向委托方收取各项收费。

不过,还是有赝品成功拍卖,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宁表示,存世的文物真品,90%以上都在博物馆或大收藏家手中,少有流通,但『真货』好像越拍越多。张宁还指出,很多赝品粗制滥造,明眼人一看便知,可是一些拍卖公司所聘的假专家为牟利不惜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即使是一些真专家,由于拿老板的工资『吃人嘴软』,也违心做假鉴定,『天价赝品』便肆无忌惮地流向市场。」

新华社报道还指出,根据官方网页显示,「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和「北京匡时」等国内四大拍卖公司,2010年拍卖总成交额分别约为91亿元、75亿元、34亿元和26亿元,按其收取10%至15%不等的佣金和5%营业税计算,四间公司当年应分别缴纳9100万元、7500万元、3400万元和2350万元税款,但记者从部门获悉,保利和瀚海两间公司当年已缴营业税分别约为2305万元和952万元,分别仅为理论应缴税款的25%和28%;而嘉德、匡时在《2010年企业年检报告》公布,其当年「主营收入」分别约为3.4亿元和7500万元,分别仅为理论收入的23%和16%。

新华社综合各方解释,有关公司可能涉及以下一种或数种原因:涉嫌偷税漏税、虚报成交额、买家违约不付款。
文化部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兴保认为,假拍的背后,程度不同地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等不法行为。中拍行会长张延华承认,有关不法行为并非空穴来风,全国250家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中,做得好的并不多。「对一些天价拍品,连专家都看不懂。有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疯狂了,纯粹出于对艺术热爱的买家越来越少,炒作概念、牟取暴利,严重背离了艺术的本源。」

指卖行的「护身符」之一是《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只要在拍卖前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便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应该修订《拍卖法》,补充「买受人在拍卖成交后若有证据表明拍品有瑕疵,可按一定方式退换」的内容,并把虚假鉴定、连手托市等欺诈行为列作刑事罪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