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蔡崇国:罢工运动改变了追逐经济增长的社会气氛

发表时间:

去年深圳富士康工厂接连发生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后,中国各地陆续发生工人罢工维权事件。这些维权活动虽然去年年底时开始减少,但始终在继续。2011年5月,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劳工通讯》发表最新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总结分析2009年至2010年中国各地的工人罢工活动。那么,最近两年中国的工人维权运动体现出哪些特点?分散于各地的罢工事件与整体工人阶层权益改善有什么关系?中国全国总工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工人维权事件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带动中国整体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我们为此电话采访了中国劳工通讯驻欧洲代表蔡崇国先生。

特别节目
特别节目 RFI
广告

中国工人运动新特点

法广:这份最新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主要关注的是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各地的工人维权活动。这些维权活动整体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蔡崇国:特点很多。报告只讲了一部分。首先,这是些年轻的、第二代农民工发起的罢工活动,像南海本田以及其他一些企业。这些年轻工人不只是要工资待遇,他们也要尊严。像南海本田工厂,在当地制定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后,资本家用其他手段想克扣工人工资,工人不答应。官方工会出面劝说他们,最后打起来了。这些年轻一代的工人是这些罢工的主力,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不只是工资待遇。他们更团结,他们也有现代的技术手段传播消息,使他们有共同的诉求和行动。

第二个特点是: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那个时代(九十年代),罢工多发生在国营企业,因为下岗,因为买断工龄,因为国营企业倒闭。这一次,罢工主要是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这些罢工也表现出一种行业特点,比如上海码头运输工人的罢工。

第四个特点是相当一部分工人知道进退。他们罢工提出要求。只要资方或政府做出良性回应,他们知道让一步。这就告诉我们,其实,给工人和民间一定的权利,他们能够比较好地管理自己。这体现了他们的理性。

再一点是,在罢工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表现出对工人罢工和诉求的容忍、一种比过去平和的、相对成熟的政治技巧。有几个地方的罢工就是地方政府让工人和老板谈判,有时候他们还起中介作用。南海本田的罢工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进行了三次劳资谈判,广东省政府在其中起了好作用。资方呢(当然只是小部分,有很多资方并没有让步),但部分资方与过去相比,也知道和工人讨价还价,做出让步。所以,资方、工人、地方政府三方都赢的局面比过去多了。三方表现出的这种理性,这种进步,也是这次罢工的特点之一。

这些罢工活动改变了追逐经济增长的社会气氛

法广:但这些罢工也表现出一种短期性,没有长远的目标,一个具体的要求达到以后,罢工即停止。这些罢工对中国工人整体的维权、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努力有什么影响么?怎么了解这些罢工和整体阶层的关系?

蔡崇国:看今天的工人罢工要换一种眼光,不能拿过去书本上学的中共党史里的罢工,或今天西方社会的那些罢工的模式。首先,这些罢工不是持续不断,越来越高涨的罢工运动。没有这种持续性,也没有普遍性,没有一个企业向另外一个企业更持续的广泛的蔓延,没有一个行业向另外一个行业持续的更广泛的蔓延。它有它的间断性。它的后果往往是满足了,或者部分满足了这个企业、甚至那个车间部分工人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行业所有工人的状况。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和过去和其他国家工人运动比较起来,这些活动基本上还是自发的。虽然发起以后,有工人骨干出面组织,但是工人罢工往往是没有组织、没有舆论系统报道的,既没有厂内的组织,没有行业的组织,更没有跨行业的组织,也没有进入到人大政协的方案里。中国目前的工人运动是不能够马上达到改善自己地位这样的结果的。

但是,它的效果很特别。第一,它使地方政府感受到压力,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工人状况非常微小的改善。比如,去年一系列罢工以后,地方政府(特别是广东政府比较积极)就推出了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措施,也提出要加强工资协商。全国总工会也在十几个省市推出了这样的措施。所有这些造成一种社会气氛:重视、关注工人的状况,工人的待遇。就是说,在短期内,中国持续的、非组织的、自发的、间断性的工人运动虽然不能从整体上立即改善工人的状况,诸如户口问题,工资每年持续性的增长,工人要有自己的组织,要有罢工的权利……虽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它使政府,包括全总,采取了一些切实措施,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气氛,就是不像过去那样只崇拜经济增长,崇拜GDP要达到什么高度。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社会公正,关注工人状况是否有改善,离开工人状况和每个人生活状况改善的那种经济高速发展、超英赶美,大家兴趣不大了。这种社会气氛改变是很重要的,有点像二战以后西方社会气氛的改变。

地方政府和资本利益分化可能使全国总工会活动空间增大

法广:您刚才也提到,这些工人罢工维权活动整体是自发而起,全国总工会是缺席的。但是,在罢工维权的过程中,全国总工会并不是完全缺席。怎么看全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全总是否可能在未来中国工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运动中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蔡崇国:总体来说,全总在去年的罢工活动中,特别是本田南海工人罢工以后,受到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微博上对全总的批评,甚至辱骂,非常多。同时,中央也批评了全总的角色。在国际上,地方全总派成员去压制罢工工人曾经一段时间是国外报刊的头版新闻。在这种内外压力下,全总推出了一些措施。但说实话,这些都没什么新东西。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刚去每一次出现问题:煤矿爆炸、黑工、奴工等,全总也推出了一些措施,做出了一些承诺,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都没有实际落实。

但这次有些不同。主要是地方有些变化。全总在某些地方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广东的全总在本田南海工人的劳资谈判中出面组织,而且比较中立,和工人协商任命的南海本田工会的工会干部发挥了作用。另外,武汉市全总也组织了饮食行业的劳资集体协商。而且,这两件事都有广泛的报道。这在过去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主要要看行动。全总的行动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

但是,它将来会走向何方,这要看十八大以后全面的政治改革是否能够启动。中国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会不会逐渐改革、改变、更靠近工人?这首先取决于中国整体政治改革,(取决于)党和政府对它的控制是否能放松些。我觉得,全总的处境有所改善,(它的)将来有乐观的一面,因为中国政府和过去的苏联、东欧不一样,它(中国政府)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资本家阶层。这个阶层有消极作用:占地、剥削工人、造成社会不安定局面、有时候导致工人闹市和群体性事件,等等,最后地方政府得在财政上,在政治上出面买单。所以,地方政府和地方上的外资私人企业、甚至是国企的利益在分化,甚至在冲突。资本家要赚取很多利润,有时候因为资金链断了,资本家跑了,要收拾局面的是地方干部;如果出现群体事件,地方干部“一票否决”,很可能会丢了乌纱帽;所以他们对资本家的不满比过去大得多。过去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引进资本,今天呢,地方政府对引进资本、对资本行为都警惕性要高得多。而且,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有些外资私人企业走了,他们也不在乎,土地可能带给他们的利益更大。所以说,地方政府和资本利益的分化使中国全总的活动空间有可能增大。这是一个新现象。再加上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网络的发展,第二代工人觉悟提高,对全总角色转变的压力比过去大。

所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将来是否要发挥比较好些的作用,这个可能性有,但不能过于乐观,很多地方干部,特别是工会干部是以维稳为主的。

中国需要改变社会治理方式

法广:这些工人罢工维权活动对整体的中国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是否可以起到带动作用?

蔡崇国: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此伏彼起的罢工一直到今年还在继续。同时,在前不久,我们可以看到湖北又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广东:增城、潮州等。那边,四川工人因为要工资,被资本家砍断了手筋脚筋;还有民工怀孕的妻子被打,激起了四川民工和当地居民的群体冲突,很暴烈。其实,这几个地方 新塘增城和潮州,那里的非政府组织,在广东是最不发达的(广州、深圳、番禺等地的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相对发达)。因为不发达,所以,很多外来农民工找不到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感到非常孤独,和当地政府,和资本家的沟通更困难,他们弱势的态势就更明显。所以,一些地方政府、老板瞧不起他们,欺负他们。这其中的对比很鲜明。一方面,在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很发达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以及工人组织各种各样的普法学习班、聚会、发布关于他们权利的报告、甚至组织娱乐活动,那么,当地政府也宽容,甚至去支持。所以,这些地方的工人有很多朋友。另外一方面,像刚才说的增城等地,那里的工人很孤单。类似于黑社会的所谓同乡会就取代了珠海、深圳那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这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看到的。

所以,这一系列的事总体上使大家看到中国真是要改变治理社会的方式,要发展公民社会,放手让非政府组织发展。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党内有很多争论。我觉得,除了几个月前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反对公民社会这个词,认为公民社会是西方社会给中国设下的陷阱,这是很可笑的,也越来越不得人心,网上批评说公民社会是陷阱舆论的人非常多。所以,我觉得,发展公民社会这种倾向最后追究会占优势,加强中央集权的那种重庆模式是走不通的。我们可以看到“唱红打黑”中的“唱红”的势头最近弱下来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