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观察

民族主义已经形成难以抗御的势力

发表时间:

黑龙江方正县政府最近建立一座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一经微博曝光,立刻带来网络和媒体铺天盖地的大批判,当地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拆墙以期平息风波,这一事件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方正风波的分析评论。

广告

湖南“红网”署名刘力的评论称:“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微博把这件事‘捅给全中国’,黑龙江方正县给开拓团立碑,它的影响或许只局限在方正狭小的县境内。但截至本月7日,在百度新闻里点击‘方正立碑’检索到的新闻是2410条。从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5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到三地网友‘五壮士’相约砸碑,再到方正连夜拆开拓团碑,方正县自编自导了一出中国式‘碑剧’!如今,‘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虽拆了,方正县是‘知错就改’,还是自取其辱?”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互联网带来中国舆论的空前活跃,中国很多政府官员至今对此认识不足。一些人习惯了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来自体制外的质疑和挑战极不适应。”“但微博时代,中国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的‘角落’,方正县政府突然面对了中国无数公众的愤怒,甚至遭遇远道而来‘五壮士’的泼漆讨伐。我们相信方正县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舆论洗礼。”“然而必须指出,这块碑的确立错了。该碑碑文中关于‘反思历史’的几句话,不足以让这块碑在道义上变得‘合法’。全国公众的强烈反对意见,是这块碑立错了的现实证明。方正县政府应把对这块碑的认识,迅速从‘县情’转到‘国情’上,他们不仅是方正县的‘衙门’,他们同时还是中国政府在地方上的形象窗口。当中国公众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指责这块碑时,方正县政府的反应也应当是‘全民族’水平上的。”

广东《南方都市报》署名陶短房的评论称:“如果真是展现人道主义情怀,那么这种人道主义就不应仅惠及入侵者的遗骸,更应惠及在当年日军‘军事讨伐’、经济侵略和强迫劳工中无辜死难的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他们的坟墓应受到更好的保护,他们的事迹应得到更理直气壮的弘扬。可事实是这些中国人的坟墓、遗迹并未得到如‘公墓’、 ‘开拓团’碑这样周到的呵护,这样厚此薄彼、厚外人薄同胞、厚入侵者薄受害者的人道主义,孰能不心冷?”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社论称:“表面看来,方正县政府拆碑是顺应民意之举,其实却映射出了公权力在日益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惊慌失措的管治危机。”“这个事件其实暴露了两大问题:第一,中国的民族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这些年来经过网络的传播,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已经形成了一股连官方都难以抗御的势力;第二,以网民为代表的中国普通民众,对政府高度不信任,官方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民众解读为别有居心。”“可是,民族主义却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固然是治国的神兵利器,把持不住则会伤及自身。而方正县政府在网络民族主义压力下不得不拆墙以求息事宁人,似乎昭示着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官方难以驾驭的境地,这是很危险的。此一孤立事件虽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若中国民族主义不受控制的发展下去,既然今天可以‘骑劫’县政府,明天就有可能‘骑劫’省政府,后天也有可能‘骑劫’中央政府,其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说不定还会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而民族主义演变成极端民族主义,进而发展成扩张主义,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崛起过程中,不乏先例。这样的趋势显然有悖于中国政府所提出的‘和平崛起’理念。”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