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美

中美监测北京空气污染数据打架该相信谁

北京连日来大雾笼罩,空气污染情况恶化,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昨天的空气污染已经达到了“危险(hazardous)”水平;不过,北京环保局的相关数据则显示,截至昨天中午12点,当地的24小时空气污染指数仅为132,只是属于轻微污染;这与美国大使馆监测的情况有所出入,引来中国民众关注。据《联合早报》今天(11月1日)的报道,美国驻华大使馆是于两年前开始在北京的使馆区内,设立空气监测站,并定时将最新数据上传到互连网上。

广告

而根据该网页显示,截至昨天下午12时,北京的24小时空气污染情况已达“危险”水平,是六个级别中最严重的一个。虽然从昨天下午1点许,污染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只是被下调一级,依然属于“非常不健康(very unhealthy)”的水平,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天的24小时空气污染情况被指“危险”。在美国当局的定义中,“危险”水平代表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可能出现一些引发急病的情况。

可是,北京市环保局昨天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没有那么严重,报告称,北京市本月共有19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另外12天则为轻微或轻度污染。与此同时,针对中美双方的上述数据差异,《环球时报》昨天就发表社评说,中国公众对各级政府总是“对坏消息轻描淡写”的印象,使得很多人会在心理上夸大个人对污染的实际感受,与政府数据之间的差距。因此,中国各地政府“必须建立起污染监测的绝对权威性,不要隐瞒任何相关信息”。

不过,在微博上,许多中国网民就直呼近日北京的大雾为“毒气”,有网友甚至呼吁朋友们戴口罩出门,因为北京的“毒气”越来越让人担心了(网民“乐活北京”)。针对公众的担忧,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忠日前在微博上回应说,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报告只是供内部所用,他也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空气质量报告监测的是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据了解,美国驻华大使馆所监测的则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也称PM2.5的悬浮颗粒,PM2.5对健康的危害,近年已获学术界认定,不过许多国家依然沿用原有的空气污染测量方式,尚未将PM2.5列入监测范围。

报道又说,中国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昨天在中国气象局网站上指出,由于目前中国东北部依然弥漫着大雾,因此空气中的污染物恐怕不容易消散。“污染物本身在大雾形成过程中也是关键因素,比如气溶胶粒子可以作为雾的凝结核,使雾更浓”。据悉,连日来的大雾,已对华北地区的交通造成较大影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前天也因大雾取消了逾160趟航班,另有49趟航班延误滞留。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