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艾未未被法国《世界报》周刊评为2011年度人物

发表时间:

法国著名报刊《世界报》周刊2011年12月24日的最后一期将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家,网络人权斗士艾未未评为2011年的年度人物。这一期的《世界报》周刊封面上,刊登艾未未的一幅黑白相片,并套印了这样一行小字:“2011,艾未未和所有反抗运动之年”。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世界报》周刊的介绍称:艾未未是一位“反抗的艺术家”,由于艾未未成功地给与中国异议人士一种新的面貌,所以被该周刊选为年度人物。对于艾未未,该刊是这样介绍的:艾未未的艺术涉及建筑造型,摄影等领域,但艾未未不同于其他当代现代艺术家的地方,是他明确地站在言论自由的立场,用挑战,嘲讽的方式而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恶作剧艺术家,和中国新的主要通过网络表达异议反抗的代言人。所以中国政权在今年4月3日秘密逮捕艾未未将其关押几个星期,最后以经济罪名进行处罚。

《世界报》周刊继续介绍说:和突尼斯或者开罗的那些无名反抗者,马德里或者纽约的那些“愤怒者”一样,艾未未以他特有的开政权玩笑从而对其进行批评的方式,实现了把一个平常的人推向其自身历史的风口浪尖的过程,这就是《世界报》周刊将艾未未评为2011年年度人物的原因。《世界报》周刊介绍艾未未被解除关押后的日常生活,除了在洛杉矶和台北的展览以外,艾未未的摄影作品将于2012年的2月21日到29日,在巴黎展出。

据《世界报》周刊的介绍:处于有限自由中的艾未未,目前出国要经过当局同意,警车常年停在艾未未家门外。中国政府对艾未未的家人合作者律师都施加压力,让这些人因艾未未而受到连累作出牺牲。对于艾未未,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艾未未的政治讽刺作品使中国人不再害怕讨论政治议题,但也有写同代的中国艺术家认为艾未未走的太远。

作为艺术家的艾未未,最近几年开始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世界报》周刊回顾介绍:艾未未曾经对杨佳案发表意见,后来参与调查四川地震中校舍倒塌砸死儿童的事件,但调查很不顺利,艾未未一直坚持,就使其成为政权的假想敌。实际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艾未未去地震灾区时虽然走遍了除北川外的大部分灾区,但他当时并没有做救灾工作,而只是去体验和感受。当时灾区有不计其数的小学生被质量低劣的校舍砸死,但在等了300多天还没有等来政府公布地震遇难者名单后,艾未未和志愿者们开始对地震遇难学生名单的公民调查。离2008年“5・12”地震一周年还有60天的时候,艾未未在博客上贴出了68份名单。在最新的统计名单中,有4855个孩子的名字。

《世界报》周刊介绍艾未未的诗人父亲对其的影响,艾未未曾经自嘲说遗传了父亲----著名诗人艾青基因中最不好的部分。他父亲比较个人主义、自由化、反权威。他也喜欢谈公平和人性。他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出于最基本的伦理认识和价值判断,就好像在菜市场里看见小偷,大喊“捉贼”一样理所当然。

从最早做艺术、做建筑,到关注社会和政治敏感事件,这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在哪里?《世界报》周刊也试图就此给予解释和回答,认为除了家庭和父亲的影响以外,在美国留学生活十年的经历也对艾未未发生影响。艾未未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最早他做艺术是对权力的一种回避。因为我们生长在一个权力非常绝对的年代,没有人敢碰。所有碰过权力的人可以说是大面积地伤亡,不要说是碰,只是不留神地撞到都会出问题。后来去了美国,逐渐认识到维护个人的权利,维护个人情感的基础是任何一个社会所必须,否则这个社会没法存在。在美国是他第一次有机会生活在所谓“民主”国度。至少在他24岁到36岁这段时间里为修复自己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条件。没有人会使他的尊严有所伤害。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