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中国近海无鱼可捕 渔民越界抢捞

发表时间:

近期发生在韩国海域的中韩海上纠纷已经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据法新社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韩国因捕鱼问题发生了多次争执。今年十月,韩国警方曾经使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控制了一只中国渔船,因为这只渔船上的船员配备铁锹和大棒准备同韩国警方大干一场。去年十二月,一只中国渔船在黄海翻沉,就是在企图冲撞韩国海警船儿发生事故的。有两名中国船员因翻船死亡。另有三人被拘押,在中国当局的抗议下上述三人才得到释放。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渔民无鱼可打

为什么近年来中韩海上摩擦如此频繁呢?据专家评论,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海域早已无鱼可捕。中国世界新闻报指出,居住在黄渤海一带的中国渔民,很多祖祖辈辈都靠海吃饭。然而,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减少,无鱼可打的处境迫使这些赶海人把目光投向远海,尤其是鱼类品种多、市场价值高的韩国专属经济区。据悉到韩国专属经济区捕鱼的中国渔民涵盖山东、辽宁、天津、江苏和浙江等沿海省份,数量非常庞大。这些省份的近海渔场都面临渔类资源萎缩的问题。以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为例,这个以盛产大黄鱼而驰名的渔场,如今已经难觅大黄鱼的踪影,由于过度捕捞,舟山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迫使当地渔民的捕捞越走越远。渤海渔场的遭遇同样悲惨。10年前,这里随便一捞就能捞上100多种鱼类;10年后,很多鱼种已经渐渐消失。而在海南,当地渔民甚至用“守株待鱼”来形容生存的艰难。

掠夺式捕捞和海洋污染加剧

有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国水产品需求大增导致渔业资源开发过度,“掠夺式”的捕捞方式把近海几乎掏空;二是,中国近海的工业化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无法生存。国家海洋局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管辖海域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即严重污染海域),较上一年增加了62%,其中黄海和东海的污染水域增加最多。据中国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水质污染严重,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8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年均达100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海洋污染同河流污染有重要联系,中国境内已经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海水污染是早晚的事。报告称,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江河携带污染物入海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是影响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尚不足以全面改善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除了河流污染的因素外,海洋成为人们倾倒废弃物的垃圾场,据统计,中国年平均海洋倾倒量超过1,5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其中70%的海滩垃圾和59% 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们的海岸活动。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曾指出,海洋一旦污染治理非常困难,比江河还要困难,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污染源头的排放。海洋的污染短时间内看不出恶果来,大家觉得如此大的海洋,它总会包容一切的,但时间一长就知道海洋污染害处极大,最大的害处就是鱼类从此无踪无影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