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书香世界

2011十大中文好书

发表时间:

每一年的岁末年初,香港的《亚洲周刊》都要选出这一年之中的十大好书,并加以介绍。据《亚洲周刊》介绍说,2011年十大好书(非小说)的选择,既有从史学家角度借古讽今,也有从治国经验揭开国家发展真相,更有从完整生命角度提出创意教育观点。被选中图书包括:岳南的《南渡北归》、唐宝林的《陈独秀全传》、《朱鎔基讲话实录》、熊培云所著、北京新星出版的《一个村庄裡的中国》、周德伟的《落笔惊风云》是由台湾远流出版、司徒华的《大江东去》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由香港天地推出,罗海雷所著的《我的父亲罗孚》以及台湾的两部书籍:尉天驄的《回首我们的时代》和严长寿的《教育应该不一样》。亚洲周刊认为,这些书籍“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以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广告

二零一一年吸引读者眼球的中文好书,首推对复杂的现代史进行精心梳理﹑三大卷同时出版的《南渡北归》。两岸读书界对这套大书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选的史诗巨著」。作者的感嘆深沉而悲愴,也令人惊悚不已: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值得注意的是,洋洋洒洒「史诗」的作者岳南并非见证左祸浩劫﹑饱经沧桑的「过来人」,而是生于一九六二年﹑毕业於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新一代文化人。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伤别离》三卷,是作者岳南耗时八年,搜阅近千万字资料所完成。该书详述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剧烈变迁的命运。岳南在书中披露,国宝级大师陈寅恪,面对政治时局具有令人惊心的预见。一九六一年,毛泽东发表诗辞「颯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陈寅恪旋即就在赠好友吴宓的辞赋中写道「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唯有颂红妆」。双目失明﹑心思敏感的陈寅恪预感「刀光剑影﹑杀声震天」政治动乱的临近。仅过五年,「红妆退尽﹑绿装丛生」的红卫兵登场,文革「五尺枪」没有射击帝修反,而是瞄準了各行各业﹑尤其从事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从捆於绿军装中间宽大厚重的铜头皮带,所抽打的目标正是陈寅恪﹑吴宓之类千万教授与自由知识分子那薄薄的脑穀」。但毛泽东不知道,知识分子也是经济力,具有影响歷史进程与人心向背的强大作用。侮辱﹑敌视他们,会有什麼结果呢?四人帮那麼快就成了阶下囚。

学者唐宝林推出《陈独秀全传》则是一部「颠覆之作」,彻底推翻了长期强加在这位中共第一任总书记身上的污蔑不实之词。作者凭著公民的正直与学人的良知,大力为传主「正名」,奋笔整整三十年。「全传」论证陈独秀无愧於时代和人民,堪称民主思想家、革命家和爱国者。陈独秀不屈不挠,既抗议满清、北洋与国民党独裁统治,也抗争共產国际﹑斯大林及中共的专制主义。他浩然一生,可歌可泣。

注重对现状的剖析,以及对现实的批判,是该年度中文好书的又一特色。人们饶有兴味地读到《朱鎔基讲话实录》,发现这位前总理讲真话﹑揭黑幕﹑批现实,似火激情与犀利词锋绝不亚於「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媒体人,甚至在有些问题上更有所超越。

学者熊培云立足於故乡村庄,考察百年中国乡村的「沦陷」与希望,推出专著《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其实,这部呕心沥血之书更是在为中国现代化寻找新路径。作者认为,中国农村建设六十年的荣辱沉浮,与所谓不可知的命运播弄全然无关,而人的理性﹑决策与行为才是主因。中国今天的企业改制﹑城巿化﹑维权与维稳﹑农民工进城等一系列问题,也莫不如此。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