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中国灰色经济推动抢购全球名牌货

到了今天,大家都领教过中国内地旅客花钱的豪气惊人,但《纽约时报》却对大陆游客的钱从何处来却感到万分好奇,为此派了驻北京的特派员泰特露去找答案,泰特露于是找到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王小鲁告诉她,钱是从“灰色经济”来的。

广告

王小鲁接受该报的访问时指出,中国的地下经济,或者是“灰色经济”,早已存在多年,而且规模巨大,尤其在2008年政府为了对付全球经济危机而宣布经济刺激方案之后,地下经济更呈现了快速的增长。

王小鲁说,地下经济的总值,每年平均早已达到9.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再加上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所调动迄今实际数目不明但相信超过官方所说的4万亿元,各条早已是资金畅旺的管道,更是一下子膨胀起来。资金泛滥之下,于是出现了全球有目共睹的大陆旅客豪气花费现象。

该报引述王小鲁说:「今天你看看那些抢手的名牌货,看到这个现象,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我相信灰色经济规模的增长,步伐实在快得很。」

中国官方的数字显示,去年的经济增长为9.2%,达到47.16万亿元,但王小鲁在2007年及2010年两份研究报告指出,灰色经济活动的增长,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DP相信还要快,加上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制造了不少合法来源的财富,使得各大城市的真正增长率亦达到8.4%。

但王小鲁同时指出,人民平均的收入追不上名牌消费的速度,因此他相信名牌消费的刺激力量,来自其他地下渠道。他说,政府也知道很多人的财富见不得光。他引用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最近的言论,来证明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马建堂不久前说,当局迄今并无公布城镇居民的坚尼系数,「因为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真实讯息」。坚尼系数是用来测量社会贫富的一个标准。王小鲁对马建堂如此的坦白,也感到有点好奇,但同时也觉得吐了一口乌气,因为他对灰色经济研究所得出的规模数字,曾经遭到统计局指为「过高」。

王小鲁绕过官方的数字,代之以创新的研究技术对灰色经济进行研究,他估计官方不但遗漏了数以亿万元计的经济活动,而且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跑进了国家10%人口的富豪口袋里面。

他的结论就是,有钱人藏起他们的财富,社会贫富悬殊问题,比政府所承认的还要严重得多,这尤其是一个政治敏感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