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夏斗湖中法经贸合作开发区:中国奇迹当喜且忧

发表时间:

法国夏斗湖中法经贸合作开发区即将于2013年启动运行。届时,数千法国员工将为三、四十家中国企业生产电子和高科技产品。曾是世界工厂的中国摇身变成老板令法国舆论且喜且忧。法国巴黎高等商校教授让保罗-拉尔松(Jean-Paul Larçon) 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2010年5月,夏斗湖市市长让 弗朗索瓦-迈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夏斗湖一个展览会剪彩。
2010年5月,夏斗湖市市长让 弗朗索瓦-迈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夏斗湖一个展览会剪彩。 图片来源: La Nouvelle République
广告

曾几何时,大批发达工业国的企业涌向中国,觊觎那里巨大的市场潜力,贪图那里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最近几年,投资潮流出现转向,中国也开始投资国外,而且规模逐渐扩大。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中国海外投资增长了20倍。这些投资不限领域,更不限地域,西方发达工业国也在投资创业之列,多年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也开始把厂房开设在西方国家。将在2013年启动的法国夏斗湖中法经贸合作开发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夏斗湖位于法国中部的安德尔省。按照计划,自2013年起,三、四十家中国企业就将在这里开工,由当地的法国员工生产电子和高科技产品。在法国不得不勒紧腰带、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应对欧元危机的形势下,这项中法经贸合作项目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的承诺无疑令当地政府十分兴奋。但是,曾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今摇身变成怎样的老板确实也让舆论喜忧掺半。我们请同我们谈谈相关话题。

巴黎高等商校研究中国跨国集团的经济学教授拉尔松先生接受我们电话采访时,首先介绍了中国企业来法投资的整体情况。

法国是中国第二大投资地

拉尔松:中国企业来法国开始于十二年前,此后平稳成长,越来越多,但2004年-2005年是一个起飞阶段。从整个欧洲来看,法国是中国的第二大投资地,排在德国之后(美国为中国第一大投资地)。美、德、法三国对中国很有吸引力。在德国,中国可能主要投资生产行业,或者高科技行业,在法国,主要投资生产行业,也有服务行业,以方便销售。法国目前大约有70家中国企业,他们活跃在不同领域,有电器、化工、绿色产业、机械、电讯 两大中国电讯企业的欧洲总部虽然不在法国,但是,科技开发在法国;不过,太阳能开发企业好像引起一些争议,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英利虽然来到法国,但是,还不知道是否能站稳脚跟。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巴黎和里昂两地,但是,涉足领域多种多样。12年前来到法国的企业不断增加投资,说明他们在这里感觉不错。他们不断招聘,可以说领导层正逐渐法国化。

 中国企业来法国投资可以说有些反潮流。此前,很多法国企业转往中国生产,图的是那里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出口得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靠的也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低廉。现在中国企业来法国投资,面对的则是高成本劳动力。那中国企业来法国图的是什么呢?

投资法国是为了贴近市场

拉尔松:这很正常。中国向法国企业打开了市场,法国市场也向中国企业开放,但是,这两者间的比例是1:10,就是说法国在中国的投资是中国在法国投资的十倍,这是其一。其二,法国企业去中国最初可能是为了廉价劳动力,但是,转往中国生产几乎是一个次要问题,法国企业去中国其实是为了向中国人卖产品,是为了在中国做生意,不完全是劳动力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我们的企业需要的庞大市场。我很高兴有像施耐德电气这样的法国龙头企业大规模投资中国,这对施耐德电气有利,对法国也有利。劳动力成本问题重要,但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增长速度快,因此需要去中国。

中国投资欧洲,是因为中国的跨国集团和大型企业也开始走出中国,在国内市场上壮大之后,他们也希望在国际市场立足。中国企业有两种战略,一种是专注亚洲新兴市场,比如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等,另一种是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美国和欧洲,根据不同考量,或者去英国,德国等地,或者去匈牙利,波兰等地,如果目标是低成本,他们就去布达佩斯,去华沙。来法国,目的就是市场,他们与法国人合作,或者通过收购法国企业,推销设备,推销服务,推销机械……印度企业也是如此。像中国或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国家最强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这很正常,能在法国投资,那就更好。这主要是为了贴近市场。投资有多种动机,或者是廉价劳动力,或者是自然资源(如果英格兰有石油,中国可能会去英格兰开发石油),第三种动机是寻找高科技中心,比如在法国投资一个科研中心,化学、雷达、光学仪器这些都是法国的强项;还有一种就是投资市场,所有企业都会考虑这个因素。比如中国大型电讯企业在法国立足,就可以更好地打入法国和欧洲市场。

中国企业投资法国的目标之一也是“法国制造”这个标签,因为在消费者眼中,这个标签是产品的质量保证书。尽管从欧盟的相关法规来看,零部件在其他国家生产、只是最后组装在法国完成的产品仍然可以贴上法国标签,但是,这些贴着“法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和传统的“法国制造”产品是否有相同的品牌价值还是引发争议。有人甚至就夏斗湖计划调侃发问:标注法国制造的标签是否应当从中国进口?但拉尔松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品牌,而不是产品的产地。

中式“法国制造”与传统“法国制造”异曲同工?

拉尔松:我不太了解一个产品可以标注“法国制造”的具体比例标准,我知道德国和法国的规定就不太一样。在德国,只要产品是在德国完成组装,即使只有很少的德国技术增值,也可以贴上“德国制造”标签。但是,我认为,这种“某国制造”的说法有些过时了。比如,本田汽车集团在广东建厂,在一个100%的本田集团工厂生产汽车,这些汽车出口到欧洲,在几周之内,就可以从广东港口运输到阿姆斯特丹。这些汽车是中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都不是,他们就是本田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本田就是物美价廉的保证,产品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制造是次要的。所以,中国企业生产“法国制造”并不是为了弄虚作假,中国企业在法国是因为这里有基本设施,企业不可能一切都从中国引进,他们可以在这里组装,然后利用这里的条件向法国和欧洲各地区分发推销。假设以生产冰箱和空调成名的中国大型企业海尔在法国建厂,由此组装而成的冰箱还是海尔冰箱,如果这个品牌过硬,质量与价格合适,消费者喜欢,那这些冰箱在法国组装,而不是在海尔设在意大利的工厂组装又何尝不可?

欧洲国家在彼此竞争,吸引好的外国投资人。中国企业业务能力并不都好,也不是都有好的领导,或好的管理人员,同法国企业一样,中国企业也有好,有坏。那当然要选择好的。除此之外,吸引中国投资人,还是美国或印度投资人,都很好,这对继续法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一些工业项目在法国不如在新兴经济国家合适。比如,当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时,IBM很高兴,因为PC生产是个很平常的业务,但是,联想集团则通过收购IBM PC业务,得以跻身世界PC生产领域。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夏斗湖:中国的加工厂?

夏斗湖中法经贸合作开发区项目虽然承诺在当地创造4000个就业岗位。但是,围绕项目的反应仍然是有喜有忧。喜的当然是这项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忧虑则有各种明确或并不十分明确的内容。法国总工会在当地的负责人德尼-吉尼亚尔向法国《快报》周刊表示:“这是否意味着地区工业重建,我很怀疑。这些企业将只专注基本设施和商务,目的是在欧洲争取新市场,创造就业的数字最后有可能比预计要少。”由法国企业领导人组成的雇主协会地方代表也对这项计划令人期待的中国奇迹表示怀疑,指出:“这些投资人对地方建设的看法与我们不同。但是,是他们出资建设,所以,我认为要小心,因为谁付钱,谁决定。”究竟新的开发区会给当地产业结构带来怎样的影响,各方显然见仁见智。有人担心中国投资者只是将大批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带到夏斗湖组装,最终使夏斗湖变成简单的组装工厂,从而让法国,甚至欧洲的工业就业遭殃。安德尔省国民议会议员社会党人萨班则提醒说,这项计划有潜在的危险,有可能只是把夏斗湖变成进军欧洲市场的地点。瓦勒德瓦兹省人民运动联盟议员乔治-莫特龙也以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的经历为例,提醒警惕,不过,他提醒注意的更是伴随着中国服装加工作坊发展的非法移民问题,而不是普拉托当地传统的服装工业倒闭。

但是,在拉尔松先生看来,所有这些担心都不能成立。而且,中国在欧洲的整体投资并不强劲,在法国就更是如此,难说构成威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