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艺文生活

贾茹涵 : 叫你哥哥

发表时间:

和台湾一样,北京也正通过各音乐经纪公司为推动中国艺人走向国际市场而进行着实验性的努力。展现文化软实力是政治上的追求,但落实到具体的市场操作上,音乐产业界仍然在摸索,中国音乐产业界推贾茹涵的努力很可能会为下一代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艺人铺路,如果他们的摸索任重而道远。但如果贾茹涵走运,摸索的路走对了,明天就走通了,她很有可能成为红色中国走出来的玛丽莲梦露,不仅在国际舞台上红,而且能以国际巨星的身份返回消费力让人望而生畏的中国加倍红。

广告

Jean 是一位身在瑞典,经常活在亚洲时间里,通过网路,同时为台湾和大陆的音乐产业忙碌的台湾女人。 法国嘎纳的Midem 前几个月,她就用 Skype 和邮件把大陆的贾茹涵和台湾的五月天,严爵及 Matzka的资料传来过来。她特意嘱咐,你要多多关注贾茹涵,她如何如何的有才华,如何如何参与了在美国Grammy 获奖唱片的演唱,中国政府如何如何重视她,专门发文给各大驻外使馆要求鼎力支持,等等。 Jean 具有和男人一样熊赳赳的气慨,她这样不遗余力的介绍,明显让你感到,她有推广和宣传贾茹涵的责任,有义务,也有压力。

不出所料,和台湾政府在法国力推五月天,严爵及 Matzka 一样,贾茹涵是中国大陆正在往国际音乐市场力推的一位艺人,Midem 中国馆里,贾茹涵的宣传招贴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她也是唯一一位被安排在中国馆于Midem的记者招待会上唱歌的歌手。Jean 描述贾茹涵的演唱时说,当时在现场,有业界人士被感动得留下眼泪。记者会以后,很多人来咨询怎么才可以和贾茹涵合作。

我没赶上贾茹涵在记者会上的演唱,但我很仔细地听了她在瑞典录制的唱片 « 成长 » ( Time to grow ) 。第二天,Jean 和她的同事 Ed 问我觉得怎么样,我只好实话实说 : 没觉得唱片里的贾茹涵有他们说得那么好。

就像70年前周小燕唱 Alexander Tcherepnin 改编的歌那样, 贾茹涵这次和乐于开拓中国情节的瑞典音乐人合作。

可是,这张唱片就像模特儿用的面试本,或者摄影师出来找工作用的Portfolio,里面什么风格都有,但给我的感觉是,歌者在很认真地,很工整地去满足作曲者设置的各种技术要求,她在填补作品,她在迎合风格,她在完成任务。 贾茹涵通过这张名片式的唱片告诉大家,她有多少声音技术上的工具,她能演绎多少种不同的风格,她的音域有多广,真假声结合得有多好,品种有多么齐全。但是,最主要的东西,情绪,个性,驾驭听众的心灵的东西,让你魂不守舍的神来之笔,让你哭,让你笑,让你痛快的酣畅却不明显。

总体印象是,在这张唱片里,贾茹涵就象红楼梦里的陈晓旭,她多愁善感,却不精于表现,很矜持。只有放在一个庞大的,奢华的,错综复杂的大观园里,在一个有众多有血有肉的王熙凤,薛宝钗的人物堆里,才能让她的内敛在鲜明对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亮点。而这种模式需要极大的本钱来提供场景和陪衬人物才能让没有多少表情的主人公在对比烘托中成为注意的中心,成为女一号。贾茹涵的唱片里没有这些让内敛被喧嚣造化成金字塔尖的必要因素,只有很中规中矩,谨慎有加的Récital,因此,在唱片体现出来的效果里丝毫听不出贾茹涵有任何天后Diva 的气质。

在我和贾茹涵的三次见面中,我特意问了她风格,表现力和戏剧化这方面的问题。她的回答大多围绕在她怎么和优秀的瑞典作曲家合作上面,告诉我作品是怎么在她提供的故事的基础上量身定做的。

然而哪位世界名歌星给予了作曲家和钢琴家什么样的附加值,而这些附加值如何转到的贾茹涵身上并不是绝对重要的,因为它不能代替贾茹涵自身在表达上的力量。我 看重的是,一位从政治经济力量正上升到世界瞩目地位的中国出来要征服国际音乐市场,被中国政府看作能表现文化软实力,作为媒介向世界输送中国价值观的艺 人,她能通过什么样的感情的工作,什么样的戏剧化的办法,什么样出人意料又叹为观止的音色驾驭她眼前的人群,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被她带进她营造的世界,被她 俘虏,被她振奋,被她哀怨。这才是她的附加值,是什么外国钢琴家和作曲家都无法代替的。等这些外国钢琴家和作曲家都引以为荣地说,他们与贾茹涵合作过,这才是贾茹涵的成功。

我有点失望,因为我觉得 Jean 有点夸大。就在和贾茹涵告别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 我叫你哥哥吧。我吓了一跳,她极敏感,又极大胆。她在根据她的需要,她的想象营造一种氛围,她想改变社会角色,把她周围的人不由分说地分配进她规定的角色里。

第二天,我上了youtube 去看看贾茹 涵还唱过什么。这回我听到了她演绎的青藏高原。这里面的贾茹涵和唱片里面完完全全是两个人。在英国的一个音乐节上,贾茹涵穿着一身呼之欲出的极性感的长 裙,用汉人模仿西藏人说汉语时把所有母音往前压扁的吐字,灰色幽默般地演绎了这首歌。技术上,她不像在我们前面说的那张唱片里的表现那样工整,高音区甚至 是虚弱的,但是这不妨碍她有声有色地,有亢奋,有调侃,甚至有些许挑逗的,极其女人的演绎。这简直就像当年美国的玛丽莲梦露刚出道时的那种随心所欲,信手 拈来的激荡人心的东西,但又不乏 Marlène Dietrich 唱 Lili Marleen 时的那种神秘,却又全然不是西方的,是地道的从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里流出来的歌声。 青藏高原这 首歌,中国很多知名的歌唱家都试过,可是贾茹涵演唱要野得多,正是这种野,这种不可抗拒的,只有贾茹涵才有的吐字,音色和幽默,使青藏高原这首很主旋律的 红歌就像被荷尔蒙浸渍过,走进了让西方听众惊诧又甘愿被性感演绎俘虏的场景中。从现场雷鸣般的掌声里,从观众如痴如狂的喝彩声里,你可以知道,这完完全全 不是唱片里的贾茹涵。她完全有驾驭剧场,驾驭音乐厅观众的能力,她有办法让音乐,让歌声作为载体来完成感情的工作,制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于是我在想,贾茹涵在音乐节上很震撼的这种大小姐唱原生态的野味怎么没在的新专辑里出现呢?

接着再往youtube里搜,我还看到贾茹涵和几位前卫音乐人及戏剧人在美国和法国合作的内容。然而,在这些前卫工作里,贾茹涵是众多元素中被实验性地组合起来的一个,她不是主旋律,她身上的青春,她的幽默,她的俘虏听众的欲望不能被聚焦和放大,因为她不是主角,实验音乐人和戏剧人才是主角。

对比贾茹涵征服英国听众的青藏高原和她和瑞典的作曲家合作的唱片,和实验音乐人,戏剧家合作的作品,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价值观与附加值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通过与世界知名音乐人合作,以他们的声望作为附加值来闯国际音乐市场,贾茹涵很难成为天后。原因很简单,使这些音乐家和戏剧家成功的,不是贾茹涵,而是他们自己的因素。贾茹涵在他们作品里的出现,只能作为几个元素中的一个。

贾茹涵作为演唱家的个人价值在于她是一个哪怕在Recital 的格式里,氛围里都能通过中国本土音乐营造出高潮的艺人。贾茹涵作为中国艺人的文化价值在于,由于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中国本土文化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它政治经济地位的象征而受到西方年轻人的崇拜,就像二十多年前,中国人崇拜美国文化,港台文化一样。

和台湾一样,北京也正通过各音乐经纪公司为推动中国艺人走向国际市场而进行着实验性的努力。展现文化软实力是政治上的追求,但落实到具体的市场操作上,音乐产业界仍然在摸索,产业界推贾茹涵的努力很可能会为下一代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艺人铺路,如果他们的摸索任重而道远。

但如果贾茹涵走运,摸索的路走对了,明天就走通了,她将很有可能成为红色中国走出来的玛丽莲梦露,不仅在国际舞台上红,而且能以国际巨星的身份返回消费力让人望而生畏的中国加倍红。那时候,她要再叫一声哥哥,我会被全球大街小巷的歌迷羡慕嫉妒恨到底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