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北京的「托克维尔阅读潮」

发表时间:

托克维尔是何许人?中国大陆一般民众可能不知道,他是十九世纪知名的法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专栏作家许知远最近在亚洲週刊上撰文透露,目前北京正在兴起小小的「托克维尔阅读潮」。许知远的文章表示,一八四八年托克维尔称法国的路易-菲力浦的七月王朝结束了,该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平庸、压抑与贪腐的代名词。

RFI/Chine
广告

许知远认为,把即将离任的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比作路易-菲力浦并不恰当,但2012年的北京涌动着与当年法国相似的躁动与欣慰。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在年底召开,新一任领导人将诞生。尽管没人清楚他们的性格与情感、他们对未来中国的深层思考,但一种暧昧的希望已然升起----不管他们将做什麽,总比眼前的死水一潭要好。许知远说,中国人对托克维尔的兴奋点不像美国人着迷于作者对美国民主的洞见,而是他对于集权制度以及引发的社会后果的分析。许知远说,在一些关心国事的小圈子、甚至高层领导人中,托克维尔的着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正激起热烈的讨论。

托克维尔的文字像是穿越时空,直接抵达了此刻的中国,比如书中写到这样一个怪现象,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如此富有侵略性和专制特徵,但当它遇到最微小的反抗,便不知所措,最轻微的批评也会使它惶惶不安,简直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托克维尔说,缺乏政治自由的社会心理是:「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托克维尔还说,当专制者试图变革时,它带来的不是稳定,反而是动荡的浪潮,加速埋葬旧制度。

许知远说,中国正处于另一个十字路口,人们对于变革的渴望日益浓烈。几乎所有的群体,不管你是富有的商人、中产阶级、还是农民、刚刚毕业的青年,都对现状深感不满,都有一种普遍的被剥夺感。在互联网空间上,一种越来越激烈的情绪开始主导人们,人们渴望变化,而且立刻。人们得到的越多,就希望得到更多。但同时,人们又被某种忧虑所佔据。一个多世纪来的中国充满了变革的悲剧,人们常发现推翻了一个旧政权,迎来的却是一个更可怕的魔鬼。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木然,在中国知名的「选举与治理网」的专栏文章中表示,法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剥离了以追求平等为己任的社会主义的神秘光环。木然指出,在苏联,就是列宁的老友伊斯门都不得不承认:「斯大林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相比,不是更好,而是更坏,更残酷无情、野蛮、不公正、不道德、反民主、无可救药。」斯大林主义最好称之为「超法西斯主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